偉大的新中國是從一片戰火的廢墟當中建立起來的,歷經了近代無數苦難的中國人終于站了起來。我們的先輩們滿懷著一腔熱血,立志要將中國建設成各行各業都處于世界前列的國家。
紅軍著名老將軍陳昌浩的兒子陳祖濤也是這樣的人,他是我國汽車工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汽車事業。
從戰火紛飛的年代一路走來,陳祖濤的人生道路是艱辛的,是曲折的。
他的父親更是與他聚少離多,陳祖濤甚至在8歲之前都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
而在1967年時,陳昌浩老將軍的突然離世,更是讓陳祖濤備受煎熬。
那么,他后來又是如何從這痛苦中走出來,帶領中國的汽車工業走向如今的輝煌的呢?
一、與父親聚少離多,11歲遠赴蘇聯求學
陳祖濤自幼就跟母親劉秀貞生活在一起,他的父親陳昌浩在陳祖濤的幼年記憶中從來就沒有出現過。
當看著身邊的玩伴總是能有父親的保護,他不免有些寂寥,因此總是詢問母親關于父親的情況。
但是母親從來沒有向陳祖濤透露過關于父親的只言片語,畢竟他的父親是紅軍著名的將領,萬一童言無忌的他將此事說出去,那么必定危及母子倆的安全。
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由于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陳祖濤也終于解開了他多年的疑惑。他被帶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見到了自己從未見過面的父親陳昌浩。
雖然跟父親見面的機會不多,但是這足以讓他的心潮澎湃。因為自己的父親是偉大的革命家,當得知這一點時,年幼的陳祖濤就下定了決心,一定緊隨父親的腳步,為中國人民奉獻自己的一生。
11歲那年,他跟很多老一輩革命家的子女一起被送往了蘇聯,然后住進了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
作為主要培育各國共產主義革命家后代的國際兒童院,工作人員們對包括陳祖濤在內的所有孩子都呵護有加,他們也在這里度過了難得的歡樂時光。
但是,隨著1941年6月,德國鬼子入侵蘇聯,年僅13歲的陳祖濤和其他孩子們不得不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
由于德國鬼子的圍困,兒童院的物資嚴重短缺,為了活下去,這些孩子們只能選擇自力更生,他們跟隨著工作人員在貧瘠的土地上種土豆,在零下30度的嚴寒中上山砍柴。
由于在最需要發育的時候遭遇了如此的困難,陳祖濤長期營養不良,身材比父輩矮了不少。
雖然物質上的資源是短缺的,但是陳祖濤的思想卻是豐富的。
在那段時間里,陳祖濤一邊艱難地求生,一邊刻苦地學習,到1945年蘇聯紅軍攻克柏林之時,17歲的陳祖濤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莫斯科鮑曼最高技術學院。
這所高校的前身是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由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皇后創立,在蘇聯時期成為專門培養機械工程師的高校,是蘇聯工科類院校的最高學府,相當于美國的麻省理工。
陳祖濤能考上這所學校,足以說明他的學習成績是多么的出類拔萃。
鑒于當時國內復雜的形勢,一心準備投身軍旅報國的陳祖濤本打算進入軍工專業學習,但是當時蘇聯在軍工方面不招收外國人,他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機械專業。
為了能全方位地進修機械知識,在大學期間,陳祖濤每年都去斯大林汽車廠實習。
因為汽車幾乎涵蓋了所有機械專業的知識,他認為想要學好機械就必須全面了解汽車。
在努力的學習和刻苦的實習下,陳祖濤很快就成長為機械專業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
1951年,23歲的陳祖濤提前完成所有課程,順利畢業,不久后便返回了他闊別12年之久的祖國。
陳祖濤與一起回國的青年們在北京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周總理與他們一一握手,然后親切地問道:“你們都是學什么專業的?想去哪里工作啊?
當輪到陳祖濤回答時,他誠懇地回道:“我是學機械的,對汽車很感興趣,在斯大林汽車廠、高爾基汽車廠都實習過,我想參與汽車制造相關的工作。
周總理聽了陳祖濤的回答,非常的高興。因為當時我國在汽車制造方面還是一片空白,亟需相關方面的人才去籌建屬于中國自己的汽車制造廠。
周總理立即將陳祖濤派回蘇聯,作為中方駐蘇代表,與蘇聯方面商討援建汽車制造廠的事宜。
二、從無到有創建一汽,自主研發紅旗轎車
經過陳祖濤與蘇聯方面的談判,中國第一座大型綜合汽車制造廠確定落戶吉林長春,這就是著名的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為了完成一汽的前期籌建工作,陳祖濤又在蘇聯待了三年。
在這三年里,中國向蘇聯送去了500多名實習生,其中就包括后來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
1954年,一汽籌建完成,正式投入生產。陳祖濤也立刻返回了祖國,投入到生產工作當中。
然而,在生產過程中,陳祖濤發現工廠還缺幾種重要材料。
陳祖濤立刻和廠長一起再赴蘇聯,然而這幾種材料在蘇聯也非常短缺,他們跑遍了蘇聯各大汽車制造廠,也未能搞到這些材料。
著急得火燒眉毛的陳祖濤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東歐,往波蘭、東德尋找,最終將大多數材料搞到了手,只有一種薄板未能獲得。
這種薄板只有西德才能生產,但是當時的中國尚未與西德建交,該怎么辦呢?
沒法通過外交關系搞到,那就只能通過商業途經。
人在東德的陳祖濤立刻給西德汽車公司寫信,說要商購60輛奔馳車。
高興的西德汽車公司立刻派人將陳祖濤從東德接到了西德,在談判過程中,陳祖濤提到為了防止出現損壞,還要一并購買一些汽車零件用作替換,其中就包括那種薄板,西德汽車公司的談判代表沒有任何懷疑,便一口答應了。
材料全部弄到手,一汽的生產繼續進行,而購入的那批奔馳車也被一汽用作研究,為后面我國能自主研發轎車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當陳祖濤返回長春時,正值一汽的生產高潮。
陳祖濤當時是擁有蘇聯護照的,他本可以跟蘇聯專家一起工作,享有蘇聯專家的待遇。
但是陳祖濤卻主動放棄了這一身份,親自下到第一線參與工作,擔任了難度最高的發動機車間副主任。
在車間期間,他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與一線工人吃住在一起,成為了大家的榜樣。
從一汽的選址、設計、基建、安裝、調試到最后的投產,陳祖濤幾乎全程參與,他從一無所有當中,通過實踐不斷摸索,最終經過不懈努力,順利完成了自主研發轎車這一艱巨的任務。
1958年4月,中國的第一輛自主研發的轎車誕生,聰明的第一代汽車人以毛主席的一句分析國際局勢的著名論斷“東風壓倒西風”,為這輛轎車命名為“東風”。
同年5月21日,毛主席與林伯渠前往懷仁堂后花園,第一次坐上了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東風牌轎車,毛主席高興地說:“好啊!坐上我們自己的小轎車了!
東風牌轎車的誕生使中華民族結束了一段歷史,又創造了一段新的歷史。
有了這次巨大的突破,陳祖濤再接再厲,擔負起了更重大的責任,那就是研發屬于中國自己的高級轎車。
按照國際慣例,一個國家在從事外事活動時,通常都會為外賓安排高級轎車乘坐,而能否使用自己國家自主研發的高級轎車則關乎一個國家的尊嚴。
對于當時的一汽來說,能研發出東風牌轎車已經實屬不易,想要研發出高級轎車那更是難上加難。
當時為了組裝出第一輛高級轎車,一汽的工作人員多方打聽,終于從吉林工業大學借來了一輛1955年款的克萊斯勒轎車。
他們將這輛轎車拆解開來,發現里面的零件都非常復雜,鑄造難度極高。
陳祖濤于是將全廠的工人都找來,一萬多人就像逛廟會一樣,輪流觀看拆解下來的零件,誰要是覺得自己能做出來哪個零件,就當場簽署協議,獲得參與轎車的設計與制造工作的資格。
這個機會對于普通工人來說,那是一輩子都難遇的,幾乎所有員工都搶著簽協議。
簽署了協議的工人們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零件的鑄造工作當中,很快他們紛紛拿出了自己鑄造出來的零件。
制造團隊再從這些零件當中挑選出質量最好的,最終組裝出了中國第一輛高級轎車的樣車,吉林省委第一書記吳德為這輛車命名為“紅旗”。
樣車組裝出來了,但是那只是一個模型,想要上路,就必須要有一個合格的發動機。
為了支持一汽的研發工作,周總理將法國雷諾公司贈送的轎車送給了一汽做研究,之后朱老總也將捷克贈送的“斯柯達”轎車送給了一汽,陳毅副總理則將自己的“奔馳”600型轎車給捐了出來。
有了這么多車可以研究,陳祖濤默默下決心,絕不辜負國家與人民的期望,他嘔心瀝血地工作,沒日沒夜地研究,最終造出了中國的第一臺V型八缸發動機。
195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慶典之上,由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輛高級轎車——紅旗CA72型轎車正式亮相!全中國人民看到屬于自己國家的高級轎車,舉國沸騰,無不為此歡欣鼓舞!
國外記者競相報道中國擁有第一輛高級轎車的消息,全世界的目光都被氣勢威武、造型莊重、姿態雄偉的紅旗車所吸引,次年紅旗車被編入《世界汽車年鑒》
從一無所有到研發出享譽中外的紅旗車,陳祖濤走過了近十年的時光。
這十年里,他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終于給中國的汽車工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之后,陳祖濤繼續在工作崗位上燃燒自己,并且又一手參與創建了二汽,為研發中國的第一輛越野車而努力。
但是,在此期間一次突如其來的變故令他的事業幾乎跌入谷底。
1967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代,陳祖濤的父親陳昌浩老將軍不幸受到沖擊,最終突然離世。
父親的去世給陳祖濤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他也因此不得不離開自己所熱愛的汽車事業,前往農村當了一名普通的木匠。
與此同時,二汽也遭受巨大沖擊,大量技術骨干損失,中國的汽車事業不得不暫時停滯。
遭受如此大的挫折,陳祖濤一時之間對未來充滿了迷茫,他還能繼續完成屬于自己的歷史使命嗎?
三、重返汽車行業,力挽狂瀾
1972年,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的干預下,二汽終于重回正軌。
湖北省委書記張體學、二汽廠長饒斌輾轉全國各個農村,終于將一度失蹤的陳祖濤找了回來。
當陳祖濤重新走進自己一手創建的汽車工廠時,看著滿目瘡痍的景象,又想起逝去的父親,不禁跪地不起,嚎啕大哭。
在痛哭一場之后,堅強的陳祖濤重拾起當初的信念,振奮精神,開始了重新創業。
陳祖濤親自擔任總工程師,帶著重返二汽的12名副總工程師和幾千名工程人員,重整旗鼓,完成了從基建、安裝、調試到投產的全部工作。
1978年,二汽正式投產,年產量5000輛,一舉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廠。
當時二汽屬于“三線”項目,是不允許外國人參觀的。
后來,在李先念的批準下,二汽迎來了第一批外國客人,他們是來自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高級工程師代表團。
代表團在參觀了二汽之后,對其贊嘆不已,他們不禁問道:“當初興建工廠時,聘請了多少外國專家?
而陳祖濤拍著胸脯,無比自豪地回答道:“你們是第一批來到這里的外國人!你們有什么問題盡管問,我都可以解答。如果我解答不了,這里還有12位副總工程師,他們肯定能夠解答。
之后美國專家從各個刁鉆的角度問了一大堆問題,沒想到陳祖濤全部回答上了,美國人這才對陳祖濤的話表示信服。
1980年,陳祖濤受調進京。
當時,紅旗車出現了一系列質量問題,國家一度想要停止紅旗車的生產。
陳祖濤得知后,立刻找到相關領導,他說:“紅旗車絕對不能停產,紅旗車就是中國汽車的象征!當初尼克松訪華時,周總理就是帶著一批紅旗車去機場接他的!
為此,陳祖濤立刻重返一汽,親自進入生產一線調研。
他發現,關鍵的問題是零件。一輛汽車需要上萬個零件,而這些零件都由一汽工廠自己制造。一汽工廠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有些零件的制造技術并沒有完全掌握,瑕疵率很高,生產幾百個零件只有一個合格。
給領導人的座駕可以對零件百里挑一以保證質量,但是一旦量產便會壓力巨大。
陳祖濤當即向領導提議,與其自己硬造,不如去國外購買質量上乘的零件,比如化油器的部分零件,就只有國外的專業制造廠有能力量產。
當時的中國汽車市場,幾乎被各種進口車所覆蓋,民族汽車工業遭受重創,其主要原因就是一直堅持零件的百分百自主生產,產量非常低下。
在陳祖濤的據理直爭下,中央批準了他的建議。沒有了零件制造壓力的一汽,立刻從國外購買了很多先進的零件,將其裝到了紅旗車上。
在紅旗車岌岌可危之際,他力挽狂瀾,不光拯救了紅旗車,更令紅旗車得以大規模量產。
之后,陳祖濤為我國規劃了全新的汽車發展戰略,將原來落后、分散、規模小的汽車廠全部整合起來,形成大格局、專業化的汽車企業聯合會!
在他的帶領下,中國保持了20多年的傳統汽車制造理念被扭轉過來,民族汽車工業開始蓬勃發展。
1988年10月,中國汽車聯合會舉辦第一屆聲勢浩大的國產乘用車展覽會。180輛國產車參展,展示了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氣魄與實力。
在展覽會上,陳祖濤信心十足地說道:“中國有能力擋住進口車,我們相信,中國汽車工業成為中國重要支柱產業和出口產業的戰略目標,一定會實現的!
四、中國汽車工業元勛
2000年,在中國全力沖刺加入WTO的重要關口,陳祖濤直接向國家主席寫信,建議中國調整汽車產業政策,取消審批制度,鼓勵外國資本與民營資本進入汽車行業。
中央立刻采納了他的建議,中國在次年也順利加入WTO。中國汽車產業也順應時代潮流,加入了經濟全球化當中。
在加入WTO之初,我國汽車產業鏈出口金額僅有15.59億美元,占比只有0.65%。
而2023年的前8個月,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219.93億美元,占比提升至5.5%。
2023年的第一季度,中國的汽車出口量高達107萬輛,首次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一。
作為中國人,在為這些傲人的數據感到自豪時,我們自然不能忘記當年在關鍵時刻做出建議的陳祖濤。
2022年8月22日,為中國的汽車事業奮斗終生的陳祖濤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陳祖濤的人生就是一部新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史,他被譽為“中國汽車工業元勛”,是中國汽車事業最偉大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