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王大爺家的老黃狗走了。
前幾天還見它趴在門檻上曬太陽,見人路過就搖著半截尾巴哼哼兩聲??勺蛱煲辉?,王大爺發現狗窩里空了,找遍全村都沒見著。最后在村后的老槐樹下,看見它蜷在落葉堆里,已經沒了氣息。
"這老東西,懂事得讓人心疼。"王大爺蹲在地上抹眼淚,土狗養了近十三年,早就成了家里一口子。
農村的土狗,不像寵物狗那樣會握手轉圈,可它們的聰明,藏在骨子里,藏在日復一日的相處里。
關于農村的土狗有多么聰明,老輩人總結了這么5條,句句都是實在話,看完你就懂了。
(1)家狗不咬自家人,哪怕你十年不回
三叔公年輕時去城里打工,整整八年沒回過村。那年冬天揣著行李站在村口,院子里突然竄出條大黃狗,對著陌生人齜牙咧嘴。
"是我啊,大黃。"三叔公試探著喊了一聲,那狗愣了愣,突然耷拉下耳朵,圍著他轉了兩圈,尾巴搖得像朵花,喉嚨里發出嗚嗚的聲音,像是在撒嬌,又像是在埋怨。
家里人說,大黃是三叔公走那年抱來的小狗,按理說根本不認識他。可血脈里的親近感騙不了狗,它聞得出自家人的味道,哪怕隔著十年光陰。
在農村還有這樣一句老話“家狗知新婿”,即哪怕是沒有見過面的新女婿上門了,家狗也能分辨出來!
這一點我是相信的,沒結婚前我養了條狗,結婚后老婆第一次上門,狗看到她也是在腿邊聞了聞,然后就跑去狗窩睡覺了!
幾年后帶孩子第一次回來,它也是如此!老爸說,這狗很聰明,知道一家人不會亂叫的!你們有這樣經歷嗎?
(2)老狗不在家中亡,是刻在骨子里的體面。
村里的老人都知道,土狗通人性,尤其是養了十年以上的老狗。
它們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時,總會悄悄離開家,找個沒人的草垛或樹林,安靜地等著那一天。
前院李奶奶的黑虎就是這樣。十四歲的老狗,走不動路了還每天趴在門口等李奶奶趕集回來。
那天早上,黑虎突然精神好了些,舔了舔李奶奶的手,慢慢走出了院門。
李奶奶心里咯噔一下,跟著它走了半里地,看著老狗鉆進一片油菜花地,回頭望了她一眼,就再也沒出來。
"它是不想讓我看著它走,怕我難受。"李奶奶說起這事,眼睛總紅紅的。
(3)土狗不食筷上食,比人還懂規矩。
小時候不懂事,夾著塊肉想喂給家里的狗,剛把筷子伸過去,那狗立馬往后退,低著頭不敢看。
奶奶在一旁笑:"傻孩子,狗知道規矩,桌上的東西不能隨便吃。"
農村的土狗,不用人教就懂分寸。主人把飯倒在盆里,它們才會湊過去吃;哪怕桌上的骨頭掉在地上,不等人說"吃吧",它們絕不動嘴。
不像城里寵物狗那樣圍著餐桌討食,土狗的規矩,是在農家小院里耳濡目染學來的,它們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比有些不懂事的小孩還拎得清。
(4)狗養十年,必定成精!能看懂你的喜怒哀樂
老話說"狗養十年,必定成精",其實不是成精,是它們把你的一顰一笑都刻在了心里。
你高興時,它們圍著你蹦蹦跳跳;你難過時,它們安安靜靜陪著你,那份體貼,有時候比人還到位。
(5)狗不嫌家貧。你給一口吃的,它護你一輩子
村里最窮的劉大爺家,養了條瘦骨嶙峋的狗。別家的狗頓頓有剩菜,這條狗只能喝點稀粥啃點窩頭,可它看家護院的本事一點不含糊。
有天夜里進了賊,那狗拼了命地叫,死死咬住賊的褲腿不放,被打了好幾棍也不松口。
第二天劉大爺看著狗腿上的傷,抱著它哭了半天,去鎮上買了兩斤肉,全給狗煮了。
土狗不挑家,你住磚瓦房還是土坯房,它都跟著你;你頓頓大魚大肉還是糠菜半年糧,它都對你忠心耿耿。它們記著你的好,用一輩子來還。
這些年村里的土狗越來越少了,年輕人進城,寵物狗成了新寵。可每次回老家,看見趴在門口的土狗,總覺得格外親切。
它們沒有名貴的血統,沒有花哨的技能,卻用最樸素的方式守護著一個個農家小院。
它們的聰明,不是表演出來的,是歲月磨出來的;它們的忠誠,不是訓練出來的,是從心里長出來的。
傍晚時分,村口的土狗跟著主人回家,尾巴掃過路邊的野草,留下一串輕快的腳步聲。
這大概就是農村里最溫暖的畫面——你給它一個家,它用一輩子護你周全。所以如果養狗,一定要好好善待它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