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的畢節市金沙縣城,街頭巷尾飄散著濃郁的菜籽油香氣。三五成群的食客圍坐在烙鍋旁,新鮮的牛肉在高溫下滋滋作響,配上秘制辣椒蘸水,構成了一幅活色生香的美食圖景。這道傳承多年的地方美食,正以其獨特風味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龍洞素烙鍋店內食客滿座。胡鳳至 攝
老字號的新活力
“燕子烙鍋”店內座無虛席,店主劉銀正忙著招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我們創新采用‘水辣椒’配方,原料都來自金沙灣子特有的辣椒品種。”
這家經營18年的老店,如今已成為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點。
“他家食材新鮮,服務好,上菜的速度也比較快。我經常來吃,特別喜歡他家這個辣椒水的味道。”“他家烙鍋的味道我感覺是獨一無二的,每個星期我都會來吃。”提起“燕子烙鍋”,顧客張愛和朱偉贊不絕口。
同樣在金沙扎根多年的“龍洞素烙鍋店”,店主丁六孃堅持傳統制作工藝:“辣椒由家中老人用煤火手工炒制,加入本地花生、芝麻、瓜子等,食材必須保證新鮮。”
這種對品質的堅守,讓老店保持著80%以上的回頭客率。
木孔鎮出產的灣子辣椒產品。胡鳳至攝
“這家烙鍋店是我們聚會的固定據點。”90后顧客陳莎說,“他家辣椒面特別香,適合年輕人聚會。”
如今,烙鍋已成為金沙年輕人“松弛感社交”的新選擇。據統計,當地20-35歲消費群體占烙鍋店客流的60%以上。
產業鏈的乘法效應
在巖孔街道一家傳統油坊里,負責人蘭啟剛正用柴火炒制油菜籽:“我們只用本地油菜籽,這樣榨出的油特別香。”
這種古法小榨油不僅成就了當地烙鍋的獨特風味,更帶動了全縣25萬畝油菜種植產業年產油菜籽3.9萬噸,成為貴州高原“金色產業帶”的重要一環。
而在辣椒產業端,木孔鎮出產的灣子辣椒先后獲得2014年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和2015年度全國百個農產品品牌及第六屆CCTV魅力農產品嘉年華“2015年度全國十大魅力農產品”稱號。目前,金沙縣已形成“種植-加工-餐飲”的完整產業鏈。
從地方小吃到縣域名片
隨著口碑傳播,金沙烙鍋已從地方小吃升級為金沙“美食經濟”的代表。許多烙鍋店依托本地優質食材,形成了穩定供應鏈,既保證了風味,也帶動了農戶增收。同時,外地游客的涌入進一步刺激了餐飲、旅游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這口鍋炒熱的不只是美食,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在這升騰的煙火氣中,金沙用一勺小榨油和一把辣椒,“烹制”出了傳統與創新交融的產業密碼,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美味范本。(胡鳳至、金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