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山大學官微:中山大學舉行聘任儀式,世界頂級數學家張益唐全職加盟中大,受聘于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將在大灣區定居和工作。
中山大學校長高松為張益唐教授頒發聘書
張益唐是世界頂級數學家,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1985年師從著名數學家、北京大學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他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對間隙小于7000萬的相鄰素數對,在數學史上第一次實質性推進解決著名數論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并在與黎曼猜想有關的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上取得重要進展。
2022年, 張益唐攻克郎道-西格爾零點猜想的論文完成 。并于 11月8日上午在北大舉行題目為《關于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學術報告 。
關于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Landau-Siegel Zeros Conjecture),《中國科學報》今年10月曾發文作介紹:該猜想與已經懸置160多年的著名數學難題“黎曼猜想”相關。簡單說,如果存在朗道-西格爾零點,那么黎曼猜想就是錯的;如果朗道-西格爾零點不存在,則不會和黎曼猜想發生沖突。無論是哪種結果,無疑都是數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張益唐的同事、數論學家Stopple曾說,如果張益唐能對此作出證明,那么加上他的上一份成就,在某種意義上,(其概率)就像是同一個人被閃電劈中兩次。“如果他從未成名,那么做出這項工作也會讓他跟上次一樣被世界矚目。”
張益唐的“上一份成就”是,2013年在《數學年刊》發表《質數間的有界間隔》,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對質數間隙都小于7000萬,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一數論重大難題上取得重要突破。
每天至少12小時思考數學問題 快完成時,每天晚上做夢都在想
北京大學大紐約地區校友會主辦的張益唐線上交流座談上,交流的細節透露了還 更多關于這位世界級數學家真實的一面。 量子位 (QbitAI) 整理了Q&A環節的部分文字,分享如下:
主持人:研究和生活中覺得最困難的時候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張益唐: 如果是指2013年之前(張益唐在2013年證明孿生素數猜想),那可能是我這人天性比較淡泊,我對生活要求很低,所以我也沒有太多的困難。
盡管看著別人掙錢多,也不能說沒有一點不平衡,但總的講我還是能坦然處之的 。
就是我 只要有錢能夠花,盡管弄得我太太不高興 (全場大笑),但我還是不覺得太困難,我還是能夠堅持下來。
主持人:您如何維持對一件事情的專注?
張益唐 :這是一種習慣,某種程度我都覺得是不是我得了一種強迫癥。就說你想停都停不下來了。
比如朗道-西格爾零點問題。就是我剛才說大海撈針,最后我也覺得這個針大概是沒有了,撈不到了,可還是停不下來。
某種程度上,如果說你一旦真的是完全被吸引住的話,不用刻意怎么樣去維持,自然應該就是能夠維持的。
主持人:平均每天花多長時間思考數學問題?
張益唐: 坦率講我一天至少思考12個小時以上 。
因為我可以不寫,不看書,我可以在走路,或者干別的什么事。但我可以一直想這個問題,所以實際上應該是非常長的。 長到連我太太都要罵我。
我順便提一下, 就是當我的結果快完成的時候,我幾乎是每天晚上做夢都在想這個。 而且非常有意思,總覺得這一步還不對,還有問題,弄得挺煩惱,幾乎每天都是這樣。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學術上的競爭與合作,比如讀書時與同門之間的競爭、畢業后與同行之間的競爭。您是如何調整心態?
張益唐: 我覺得競爭是正常的。不要說在學術上, 就說人有沒有心理不平衡的時候,這多少都會有的 。
比如我最近遇到的一次,就是那個英國年輕數學家梅納德(詹姆斯·梅納德),他在孿生素數這個問題下,一下把我給超過去了,而且超過了不少。
你說當時我的心理是什么樣的?我也不管了,反正我已經出名了。(全場大笑)
沒有。其實朗道-西格爾零點問題,我以前就開始在想了,但沒有那么系統地想。但就是這樣, 我就下決心我一定還要做出一個更好的東西。
而在今天我敢說這句話,我已經把它做成了。
主持人:關于數學等基礎科學的應用化,張師兄怎么看?
張益唐: 數學里頭很多東西都已經被應用,而且正在發現越來越多的應用,特別在物理在工程上什么的。
即使有一些現在還沒有找到應用的,比如像純粹的解析數論要解決的這些問題,我相信早晚也會發現它是能應用的。但具體這個時間我還不能預測。
另外我們不能說因為這個東西現在暫時沒有應用,或者找不到應用,就輕視它。
基礎數學、基礎科學的這個研究,它不僅將來會具有潛在的應用,它也是衡量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你的文化程度,你的發達程度,這一點是不能忽略的。
張益唐1955年出生于上海,父母在北京工作,13歲前與外婆在上海生活。1978年, 張益唐考入北大數學系, 1982至1985年繼續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師從潘承彪教授。1992年,畢業于美國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
張益唐靠前第二排,左手邊第二個
在1900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數學家希爾伯特發表著名演講,提出了23個有待解決的重要數學難題和猜想,其中最古老的“孿生素數猜想”是第8個問題中的一個小問題,被認為是數論史上的經典難題, 也是本世紀的四大著名數學猜想之一。
2013年4月17日, 張益唐完成“孿生素數猜想”數論論文寄給《數學年刊》 ,論文主審稿人伊萬尼茨是當今頂級的解析數論專家。這份只有幾位頂級學家可能看懂的論文,在短短三周時間里就被確認通過審稿, 創下了《數學年刊》130年來審核通過接受論文的最快紀錄。
在張益唐回國任教的同時,一份張益唐的簡歷也引起廣泛討論。
原來,在張益唐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導的個人簡歷中,他在工作簡歷部分,將自己博士后畢業后的7年時間,即1992年8月至1999年7月在快餐店賽百味打零工的經歷寫入,而在此之前,他在美國普渡大學讀博士。1999年11月后進入美國新罕布夏大學,擔任講師,2013年6月晉升教授,2016年1月轉任美國加州圣塔芭芭拉大學教授,直到此番回國。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評論張益唐的打零工生涯時表示:“人生路上果然沒有坦途,數學大咖也免不了打零工?!?/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