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東亞杯首輪,中國國家隊0:3不敵韓國“二隊”;24小時后,“和平杯”的賽場,中國U16國家隊在3:3頑強扳平后,最終3:4惜敗韓國同齡人。兩天之內,兩場失利,像兩面鏡子,映照出中國足球的當下困境與未來之光。當我們把這兩場比賽放在中國足球三十年“抗韓史”的坐標系中審視,一個問題揮之不去,那道橫亙在中韓足球之間的鴻溝,究竟是在歲月的沖刷下愈發深邃,還是在新一代的腳步中逐漸彌合?
成年國家隊的比賽像一部不斷重播的老電影,面對以K聯賽球員為主的韓國“二隊”,中國隊依然難求一勝。技術統計顯示,中國隊全場控球率為44%,還算說得過去,但是射門次數5比15落后,射正次數0比7,進攻次數101次,低于韓國10次,但是有威脅的進攻卻是26次比57次,遠遠落后。
這支中國國家隊,在世預賽出局后的首度亮相,隊中集結了聯賽中表現優異的年輕球員,他們肩負著下一屆沖擊世界杯出線的重任,因此而越發引人關注。而提前一輪鎖定了一張美加墨世界杯門票,連續11次殺入世界杯正賽的韓國國家隊,此番大有為世界杯考察球員的意圖,邊緣國腳們以希望通過東亞杯上的表現,打動洪明甫為目標。一方是國家隊新兵鍛煉隊伍,一方是打了雞血要踢世界杯,從心態上來講也略有不同。盡管中國國家隊的隊員們很拼,很努力的想贏,但是差距依然寫在了刺眼的比分牌上。
中國U16國家隊近期表現搶眼,他們為谷底中的中國足球帶來了一絲光亮。昨晚的比賽中,在1:3落后的逆境中連扳兩球,展現出堅決的戰術執行力和頑強的心理韌性。數據顯示,本場比賽中國U16國家隊和韓國U16國家隊的控球率53%比47%;射門次數16比11;射正次數7比10,角球次數7比1,中國U16國家隊全面占優。而且很少見的是,素以體能見長的韓國隊員被跑抽筋。雖然最終因經驗不足而功虧一簣,未能創造中國足球的“伊斯坦布爾奇跡”,但比賽過程中展現的技術能力和戰術意識,已經隱約可見中國足球新一代的成長軌跡。
面對成年國家隊的一再退步,即便是在8.5個出線名額的空前誘惑下,我們也依然沒有實力覬覦世界杯。當年范志毅那句“中國足球臉都不要了”猶在耳邊振聾發聵,盡管像徐根寶抱著“十年磨一劍”執著堅守的人還很多,但是我們的青訓體系進步仍舊遲緩,不僅跟不上日、韓的節奏,也落后于亞洲諸多后起之秀。韓國足球從2002年世界杯四強到如今孫興慜、李剛仁領銜的“黃金一代”,走的是青訓與留洋并重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國足球也并非不想走留洋的道路,受制于目前的水平問題,很難有中國年輕球員得到海外俱樂部的青睞。缺乏長期而堅定的青訓規劃,總是在短期效果上急功近利,最終還是在一次次推倒重來,搖擺不定中原地踏步。
在“和平杯”的看臺上,我們再次看到了已經白發蒼蒼的球迷羅西,他從1980年代開始追隨國足,經歷了無數次“恐韓癥”的折磨,卻依然堅持來到現場為U16國家隊的小伙子們加油。在一個個執著的球迷眼中,在一張張失敗后不服輸的隊員臉上,我們依稀還能看到他們身上不滅的足球信念,這或許比任何技戰術分析都更能解釋中國足球為何在屢戰屢敗后仍能生生不息。U16隊員們在落后時的相互鼓勵,在失誤后的迅速調整,在終場哨響后的淚灑賽場,這些細節中藏著的正是中國足球最珍貴的品質——永不言棄的精神。
足球強國的崛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日本從1990年代開始,用了整整20年才實現從亞洲二流到世界杯??偷耐懽?;冰島憑借“室內足球場+歐足聯補貼+專業教練”的模式,用10年時間從魚腩變身為黑馬。中國足球需要的不是對兩場失利的過度解讀,而是對發展規律的清醒認知。U16國家隊的表現證明,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的青訓體系,保持球員留洋通道的暢通,完善青少年競賽機制,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鴻溝終將有被填平的一天。正如詩人里爾克所言:“生活哪有什么勝利可言?挺住就意味著一切?!睂χ袊闱蚨裕嬲膭倮辉谟谝粫r一地的比分,而在于能否在失敗的土壤里,依然堅持播種希望的種子。
編輯:姜俊麗
監制:王強
郭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