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銀行5個創(chuàng)始國,每個國家認繳100億美元。而印度加入時只繳了20億美元,卻已從金磚銀行卷走了315億美元用于本國建設。
根據《新開發(fā)銀行協(xié)定》,金磚銀行的初始認繳資本分為實繳和待繳兩部分。每個創(chuàng)始國需先實繳20億美元,剩余80億美元作為待繳股本,在銀行需要時再按比例催繳。
因此,印度繳納的20億美元是實繳部分,其總認繳額仍為100億美元。這一設計旨在確保銀行日常運作有穩(wěn)定資金,同時為未來項目預留彈性空間。
在貸款方面,印度是金磚銀行的主要受益國之一。截至2025年7月,金磚銀行已批準約400億美元貸款,其中印度獲得的資金占比較高。
印度拉賈斯坦邦沙漠地區(qū)水利結構調整項目獲得3.45億美元貸款,中央邦道路項目獲批3.5億美元,喜馬偕爾邦農村供水項目也獲得8000萬美元支持。這些資金直接用于印度的基礎設施升級,緩解了當地民生需求。
印度能獲得較多貸款,與其在金磚銀行的話語權密切相關。根據協(xié)定,五個創(chuàng)始國擁有同等股權和投票權,各占20%。
這種平等分配機制賦予印度與其他成員國相同的決策地位,使其在項目審批中擁有較大影響力。此外,金磚銀行的貸款政策強調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支持,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符合銀行的目標定位。
然而,印度的借款行為也引發(fā)關注。有觀點認為,印度在獲得資金的同時,多次在金磚內部采取分歧立場。
印度曾反對南非基建貸款項目,阻礙本幣跨境支付系統(tǒng)的推進,并在新成員擴容問題上持保留態(tài)度。這種“享紅利不守規(guī)則”的做法,可能影響金磚機制的凝聚力。
從機制設計看,金磚銀行的貸款流程嚴格遵循國際標準。借款國需提交詳細項目計劃,經董事會審核通過后方可獲得資金。印度的項目均通過合規(guī)程序獲批,資金使用受到監(jiān)督。
金磚銀行的貸款工具多樣,包括主權貸款、可持續(xù)發(fā)展貸款等,滿足不同國家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金磚銀行的資金并非無償援助,而是需要償還的貸款。印度在獲得資金的同時,也承擔著還款義務。
喜馬偕爾邦農村供水項目總費用為1億美元,其中8000萬來自金磚銀行貸款,剩余2000萬由印度政府承擔。這種分擔機制確保項目的可持續(xù)性。
印度在金磚銀行的借款行為,反映了其在多邊合作中的雙重角色。一方面,印度積極利用金磚平臺獲取發(fā)展資源。另一方面,其在機制內的立場波動可能影響合作成效。對于其他成員國而言,如何平衡印度的利益訴求與機制的整體目標,是金磚銀行未來發(fā)展的重要課題。
印度在金磚銀行的認繳和借款情況,是金磚機制平等合作與利益博弈的縮影。盡管存在分歧,金磚銀行仍為成員國提供了重要的融資渠道,其運作模式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