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動投身對口醫療援疆、援藏、援青工作,近3年派出14名醫務人員參加各項醫療援派任務。2023年11月,醫院選派康復專家秦照梅、心血管專家崔文竹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開展支援工作。今年5月,他們順利完成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返回醫院。在喀什地區中醫醫院工作期間,兩位援疆專家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面對各項困難和挑戰,毫不退縮,全身心投入到各類義診活動和醫療援建幫扶工作中,為喀什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仁心仁術,救死扶傷造福百姓
去年5月的一天,家住喀什地區澤普縣的焦女士突然感覺頭暈目眩,隨后到當地醫院就診,連續服藥多日后,癥狀有所緩解。可藥一停,焦女士眩暈的癥狀又變得明顯。此后她多次就醫,癥狀依然沒有明顯改善。今年,焦女士的眩暈發作更加頻繁,癥狀更加嚴重,走路都需要人攙扶。這給焦女士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她認為自己得了“治不好的病”,一度心情低落,不愿意再去醫院接受治療。
秦照梅在喀什地區社區義診中為當地群眾開方
今年3月初,焦女士被家人“架”進了喀什地區中醫醫院。秦照梅詳細詢問了焦女士的病情和治療過程,為焦女士解釋治療方案。“您已經治療這么長時間,不妨再試試我給您的治療方案。”秦照梅耐心勸說。就這樣,焦女士決定再試一試。在接受藥物和針灸治療的第三天,焦女士的癥狀明顯減輕。又經過十多天的治療,焦女士眩暈的癥狀完全消失。
痊愈后,焦女士和丈夫親手寫下兩頁感謝信送到醫院。信里寫著:“感謝秦主任高超的醫術和細致耐心的服務態度。”
在康復醫學中心的門診工作中,秦照梅對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患者都十分有耐心,仔細傾聽他們的病情描述、癥狀表現以及過往治療經歷。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她綜合運用各種評估工具和檢查方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同時,她關注患者心理健康,用耐心和關愛為他們帶去溫暖和希望。在新疆工作期間,秦照梅累計完成400余個有效門診單元。
臨床一線,也是崔文竹堅守的陣地,她說:“醫生應始終以治病救人為第一使命。”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待命,只為第一時間為危重患者搶得生機。憑借多年臨床經驗,她能迅速識別急危重癥患者,筑牢醫療安全防線。她穿梭于喀什地區中醫醫院6個病區進行會診,每日步行近萬步。對她來說,患者家屬眼中重燃希望之光,便是對她最大的褒獎。
去年12月的一天,一位八旬老人在候診時突發心臟驟停,暈倒在座椅上。聽到呼救后,崔文竹迅速趕到現場。到現場后,崔文竹發現老人已喪失意識,頸動脈搏動消失。她立即實施胸外按壓,山東援疆專家王盛春等人也趕來協助,評估復蘇情況并為老人供氧,最終老人逐漸恢復意識,轉危為安。這次成功搶救,得益于喀什地區中醫醫院對急救培訓和多學科合作搶救的重視,也離不開山東援疆專家的大力支持。
授人以漁,培養“帶不走的醫療隊”
除了直接服務群眾,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要求,將先進的診療技術和優秀的管理理念“帶土移植”到喀什,變“輸血”為“造血”。援疆專家牢記醫院囑托,努力為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崔文竹(右二)為喀什地區中醫醫院年輕醫師授課
“大家先看看這個病例,一名45歲的男性患者,高血壓史5年,最近出現胸悶、氣短的癥狀,先別急著下診斷,咱們一步步來。”在一次病例討論時,崔文竹耐心引導。
“崔主任,我覺得可能是冠心病導致的心絞痛發作,但又不太確定。”一位醫生試探性地說。“這個想法有道理,但咱們還要結合更多的檢查結果,比如心電圖、心臟超聲等,綜合分析才能更準確地判斷。”崔文竹說。
“醫療援疆,最重要的是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崔文竹始終這樣認為。為進一步夯實年輕醫師基礎,強化學科建設,崔文竹基本上每周都會舉行或參與一次小講座,從基礎到臨床,與年輕醫師一起學習前沿知識。每次查房,崔文竹都當成教學查房來做,在診療過程中帶領大家學習、復盤,助力年輕醫師快速成長。同時,她還注意培養年輕醫師的科研思維,指導年輕醫師進行科研標書寫作,以期早日實現科研與臨床“兩條腿”走路。
喀什地區中醫醫院是一所年輕的中醫醫院,尚未設置完整的心內科病區,但當地群眾對中醫心內科診療有著強烈的需求。為打造喀什地區中醫心內科雛形,崔文竹以最新指南為依據,完善心血管疾病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臨床診療流程,規范年輕醫師診療行為,并建立定期隨訪機制,提高患者依從性。同時,積極推進科室加入國家心力衰竭醫療質量控制和質量提升項目,加強醫院與國家級診療平臺的溝通與交流,并以心力衰竭這類疾病為切入點,提升年輕醫生對心血管疾病診斷及治療的認識;積極提供進修學習等相關信息,鼓勵年輕醫師走出去開闊視野,為后續心內科發展儲備力量。
秦照梅(右一)在喀什地區中醫醫院進行教學查房
來新疆后,秦照梅發現當地康復理念和技術相對薄弱。為改變這一狀況,她與山東援疆專家潘同亮在康復醫學中心正式開啟“授人以漁”教學模式。每周組織3次業務學習,是康復醫學中心雷打不動的項目,別的科室都下班了,康復醫學中心的年輕醫師們才剛剛開始一天的“加餐”課。在兩位山東援疆專家的精心策劃和設計下,每周的業務學習內容涵蓋中醫康復理論和實操技能,如頸椎病推拿療法、運動損傷康復訓練等。
“秦主任的講解很生動,深入淺出,把復雜的理論知識拆解成易懂的小模塊,再結合實際案例,幫助我們深刻理解。”康復醫學中心治療師孫銘祥說。
通過師帶徒的方式,秦照梅等為受援地培養了一批康復專業人才,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專業培訓課程和學術講座,提升了當地醫務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資源下沉,優質服務送到家門口
援疆期間,專家們積極參與惠民幫扶行動,推動優質中醫醫療資源下沉。
秦照梅積極參加醫院及科室在社區、鄉村開展的義診活動,一年時間里,她的足跡覆蓋喀什地區多地,通過開展中醫健康講座,大大提高了當地居民對中醫養生和疾病預防的認識。
秦照梅不遺余力地為居民提供個性化養生保健建議,包括飲食起居、運動鍛煉、情志調節等方面,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疾病的發生。針對慢性病或康復期患者,秦照梅提供中醫康復訓練方法,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并提出中醫康復理療建議。
為了讓居民在家也能進行自我保健,秦照梅積極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如艾灸、拔罐、刮痧、耳穴壓豆等;運用中醫情志療法,幫助居民緩解壓力、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崔文竹為喀什地區群眾提供義診服務
“大媽,您血壓有點高,平時飲食要清淡點,少吃鹽,多吃蔬菜水果,我給您開些中藥調理一下。”在社區義診時,崔文竹總是耐心叮囑當地群眾,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貼心的服務,讓群眾感受到溫暖。
此外,崔文竹還多次參與外事活動,向國際友人展現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參加新疆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并作《秋季養生及高血壓病管理》專題講座,普及中醫藥養生知識,獲得現場觀眾的廣泛好評。
文:牛煜輝
編輯:肖薇 郭頌 徐從
審核:王小雪 陳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