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已經乘坐專機飛往亞洲各個國家,先是去了日本和韓國,主要圍繞關稅和軍事方面的議題進行談論。
此次魯比奧亞洲之行還帶有一定的目的,前腳剛到,特朗普后腳就實施了征收關稅,無非就是讓他先打探各國對此的看法,好做下一個行動。
就在他飛往馬來西亞參加東盟會議的時候,魯比奧的專機繞過中國,曾經大肆辱華的言論讓中方禁止他入境,這成為了美國外交史上的罕見恥辱,不是中國不讓他進,而是他根本不配進!
制裁陰影下的外交困局
魯比奧此行表面打著“印太戰略”旗號,實際背負三重任務:揮舞關稅大棒、拉攏東盟圍堵中國、離間中俄關系,可惜每一招都打在了棉花上。
就在魯比奧啟程當日,特朗普政府突襲式宣布對日韓加征25%鋼鐵關稅,同時將越南、泰國等13國關稅生效日從7月9日延至8月1日。
表面給緩沖期,實則是懸在東盟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魯比奧端坐會場高談“自由開放的印太”時,場外日韓代表正捏著25%關稅通知書。
馬來西亞學者現場嘲諷:“這簡直是邊握手邊捅刀,”更荒誕的是,這位被中國拒之門外的國務卿,卻要與同樣出席東盟會議的中國外長王毅交鋒。
兩人上次通話停留在1月24日,當時王毅留下“希望你好自為之”的告誡,而俄外長拉夫羅夫現身會場,形成微妙的中俄美“2對1”格局。
三個月前,普京親信紹伊古訪華時強調:中俄互信“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影響”,魯比奧的挑撥算盤尚未開打就注定崩盤。
信用的破產
美國在亞洲的信用賬戶早已嚴重透支,魯比奧每句漂亮話,都被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抽得啪啪響。
越南的遭遇讓東盟徹底看透美式雙標,經過艱難談判,越南獲得美國“優待”:對美出口仍需繳納20%關稅,經越南轉運商品更是高達40%。
這種“不平等條約”被美國包裝成合作典范,柬埔寨首相洪森直接開火:“美國總說我們占便宜,但他們自己的農民每年拿250億補貼怎么不說?”
泰國代表在會場更捅破窗戶紙:“過去三年我們跟中國合作的項目,比和美國二十年談成的都多。
經濟數據揭示殘酷現實:2025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同比增長13.2%,投資存量突破2200億美元,中老鐵路、泛亞公路、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等項目遍地開花。
6月單月,東盟對中國出口猛增15.6%,中國企業在東盟新增投資突破80億美元,當美國用關稅文件逼人站隊時,中國正用市場、產業鏈、金融創新為東南亞端上“鐵飯碗”。
中國不再靠情義維系朋友圈
面對部分東盟國家的“墻頭草”策略,中國的應對之道悄然升級,從“老鐵”情誼轉向規則制定與利益綁定。
馬來西亞拒絕選邊站,印尼采購中國無人機,菲律賓退出美菲聯合巡邏,這些信號顯示,東盟對美國“口頭支持,單邊行動”的把戲早已心知肚明。
中國-東盟自貿協定3.0版實質性條款加速落地,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綠色能源、人工智能治理等新議題,成為篩選深度合作伙伴的試金石。
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首發陣營”年內簽約額激增20%,規則紅利正在顯現:率先上車者享受發展紅利,觀望者終將被動接受既定框架。
這套策略直擊東盟痛點,要發展,還是要空頭支票,魯比奧在吉隆坡大談“價值觀同盟”時,新加坡默默給人民幣跨境結算開綠燈。
三星宣布將AI芯片研發中心搬到西安,資本用腳投票,比任何外交辭令都真實。
魯比奧專機離開吉隆坡時,留下的是一地雞毛:關稅戰火未熄,東盟離心加劇,中俄聯手抗衡霸權的格局更加穩固。
泰國烏汶府的榴蓮在烈日下腐爛,柬埔寨柏威夏省農民將大米以成本價30%賤賣,緬甸難民在印度邊境啃食聯合國壓縮餅干,這些才是美國霸權博弈的真實代價。
十年內東盟或將集體轉向,擁抱真正帶來基建、市場和數字人民幣機遇的力量,當“美國優先”淪為“美國獨行”,舉著關稅大棒的外交官,終究只是新時代的唐吉訶德。
信息來源:
美威脅對14國加征關稅 2025-07-09 10:49·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2025-07-08 22:38:美媒:有人冒充魯比奧聯系至少5名“非美國務院人員”,美國務院稱將徹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