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期限的最后關頭,印度打算用美國的方式反擊特朗普,與此同時,巴西總統說了實話。那么,印度此次進行了何種舉動?巴西總統的表態,又傳遞出怎樣的信號?
印度和美國的貿易談判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如今,距特朗普政府設定的7月9日關稅暫緩大限僅差最后一步,雙方仍然沒有達成協議。于是,印度的立場也逐漸清晰起來——不妥協,不讓步,不做美國的順民。
7月4日,恰恰是美國獨立日這天,印度政府向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提交文件,宣布將對部分美國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這一行動直指特朗普政府威脅對170多個國家加征的“對等關稅”。就在同一天,印度總理莫迪的專機降落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出席金磚國家峰會,他在啟程前公開宣稱:“金磚國家是促進‘全球南方’合作的重要平臺,有助于建立平衡的多極化世界秩序。”
與此同時,印度商務部長皮尤什·戈亞爾已經表態,印度不會為了趕在最后期限前簽協議而倉促決定。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印度還用上了“美國的套路”——戈亞爾說,印度要“從實力地位出發”來進行談判。
他這樣說:莫迪政府這些年簽了很多自由貿易協定,和毛里求斯、阿聯酋、澳大利亞、歐洲自貿區、英國都談妥了,印度在談判方面不缺乏經驗,也不怕對抗。戈亞爾強調,“印度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國家競爭。”
有分析認為,印度這次會如此硬氣,最主要還是美國的要求,觸及了印度經濟最脆弱的神經。一方面,美方繼續對印度汽車零部件、鋼鐵和紡織品加征關稅,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利潤微薄,承受不起額外關稅重壓;
另一方面,特朗普卻要求印度對美國產品全面實施零關稅,這將導致美國廉價農產品沖垮印度本土市場。要知道,印度農業占GDP比重高達16%,直接關系著5億農民的生計,更是莫迪政府的“票倉命脈”。2020年,莫迪就曾強推農業改革法案,引發百萬農民圍困新德里的抗議狂潮,最終被迫撤回法案。簡單來說,在印度,得罪農民就等于政治自殺。
所以,這次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就劃出了兩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農業和乳制品領域絕不開放。而美國那邊則表現得既強硬又焦慮。特朗普已經開始用“信函”來推進他的“對等關稅”政策,并且還威脅說,如果不能達成協議,美國將提高關稅,同時可能對支持金磚組織的國家加征額外10%的稅。
這一做法引起了金磚國家的強烈不滿,巴西總統盧拉直接站出來表態:“世界已經變了,我們不需要一個皇帝。”盧拉強調,金磚國家正在尋找一種新的全球組織方式,特朗普的單邊主義讓人不安。此外,盧拉還再次提出應該擺脫對美元的依賴。
這并不是盧拉第一次批評特朗普。幾周前,他就指出特朗普的行為缺乏大國總統的樣子,讓他“少上點網,多想點和平”。除了巴西,金磚其他成員國也做出了回應。中方指出,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金磚國家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不搞針對、不搞對抗,肆意加征關稅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也說,金磚國家不是為了和誰競爭,而是要拓展多邊合作。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更是點出關鍵:“金磚合作機制從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會在未來改變這一點。”事實上,特朗普之所以頻繁威脅加稅,根本原因正如盧拉所說——金磚國家越走越近,沙特剛正式加入金磚,30多個國家就表達了加入意愿。
在這種情況下,金磚國家在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大,美國感受到了壓力,于是想用老套路遏制。不過這一次,套路不靈了,金磚在7月6日的聯合聲明中雖然沒有點名美國,但明確表達了對關稅政策的“嚴重關切”,認為這種做法扭曲貿易,破壞全球供應鏈,不利于世界經濟。
不難看到,今天的金磚國家正逐漸成為多邊合作的中心,在美國步步緊逼的背景下,成了不少國家眼中的避風港。過去是七國集團定規則,現在是金磚國家給出替代方案。世界經濟秩序正在發生變化,特朗普依舊停留在“加關稅就能贏”的舊思維中,但新興市場已經開始尋找自己的路。若是美國還看不清這一點,那么只會被時代甩下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