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浪科技”、“青島廣播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近日,多位小鵬P7+車主在社交平臺及投訴平臺集中反映,其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出現轉向失靈、方向盤鎖死等嚴重安全隱患,部分案例甚至發生在高速路段,險些釀成事故。事件引發廣泛關注,車主質疑車輛存在設計缺陷,而小鵬汽車客服回應稱“早期個別車輛存在極端偶發問題”,暫未承認系統性缺陷,也未發布召回計劃。
據車質網、315汽車投訴平臺等渠道信息,自2025年5月以來,已有超百例小鵬P7+轉向系統故障投訴。車主描述的典型場景包括:
高速驚魂:一位車主稱,今年7月在高架橋以80km/h行駛時,方向盤突然沉重如“被鎖死”,僅能微調方向,最終靠邊停車;
售后“隱秘操作”:多名車主反映,首保或檢修時,售后以“底盤整備”“OTA升級”為由,未經告知在轉向機接插件處打結構膠,疑似掩蓋進水風險;
維修記錄“消失”:部分車主發現,售后系統中的轉向機維修記錄被篡改為“已取消”,質疑小鵬試圖淡化問題。
更令車主憤怒的是,小鵬官方僅對已發生故障的車輛提供免費更換轉向機總成服務,但拒絕承認批次性缺陷,也未對未出險車輛采取預防措施。一位維權群代表表示:“現在開車像賭命,尤其是雨天或高速,轉向機隨時可能‘罷工’。”
根據車主提供的維修記錄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分析,問題根源或指向轉向機接口防水設計缺陷:
線束裸露:首批車型轉向機接插件處線束未做防水處理,雨天或涉水時水汽易侵入,導致電子助力轉向模塊短路;
結構膠隱患:售后使用的結構膠并非專用防水密封膠,耐候性、防水性能存疑,長期使用可能脫膠失效;
新批次“暗改”:有車主發現,2025年3月后生產的P7+轉向機已升級防水結構,間接印證舊款存在缺陷。
對此,小鵬汽車客服回應稱:“轉向失靈為極端偶發個案,與車輛設計無關,售后打膠是加強防護的常規操作。”但車主反駁稱,若僅為個案,為何數百名車主集中出現問題,且售后采取“秘密打膠”方式?
根據《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若車輛在60日內或3000公里內出現轉向系統失效,消費者可要求退換車。然而,多數首批P7+車主購車已超此期限,難以直接退車。
不過,法律專家指出,若同一故障修理超過5次,或累計修理超35天,車主仍可主張換車。目前,部分車主已聯合委托律師,準備以“隱瞞缺陷、威脅公共安全”為由起訴小鵬汽車,要求召回問題車輛并賠償。
小鵬P7+自2024年11月上市以來,憑借高性價比成為品牌銷量支柱,2025年一季度交付量達9.4萬輛,位居新勢力榜首。然而,轉向機風波正沖擊其口碑。
截至發稿,小鵬汽車官方尚未發布正式聲明,僅通過客服渠道重復“個案”“偶發”等表述。
一位車主表示:“我們需要的是召回和公開道歉,而不是等更多人出事才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