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買的小米YU7終于提車了。
第一次見到實車,實在是忍不住圍著它轉了三圈,我們選的是MAX版本,寒武巖灰車漆看上去很像是一個肌肉型男,從南京開到公司的路上,回頭率很高,不過在深度體驗了之后,發(fā)現(xiàn)它也有一些讓人不能接受的槽點。
顏值黨的勝利,但代價不小
小米YU7的設計,用雷總的話說就是“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這話乍聽像耍滑頭,但看到實車的時候,確實有一種多看兩眼的吸引力,酷似法拉利的長車頭設計加上多處的空氣動力學,相信90%的人都會喜歡,尤其是小姐姐。
站在小米YU7的旁邊,能感覺到它不是一臺標準的SUV車型,車高只有1米6,成年人站在側面能直接看到車頂,整個車身姿態(tài)是比較低趴的,叫它跨界車或許更合適,天涯君特意看了一下輪胎,前245后275,并沒有前段時間網(wǎng)上說的那樣,前輪過窄的問題,中規(guī)中矩,后輪275的胎寬對于駕控的提升比較明顯,操控型選手強烈建議選裝。
我們這臺版本是選裝了紅色的Brembo四活塞固定卡鉗、21英寸輪轂和碳纖維的方向盤,說實話,這三項配置對顏值的提升還是有點效果的,最喜歡的還是碳纖維方向盤,Alcantara材質和碳纖維材質的碰撞很絕,手感也很不錯,握上去有種下賽道的沖動感,此外,外后視鏡、迎賓踏板也都是碳纖維材質(限時免費選裝),雖然對顏值沒有明顯提升,但免費贈送的還是香。
進入到車內,最亮眼的就是小米天際屏,在第一次體驗的時候,確實有種很新奇的感覺,投影到前擋風玻璃上的一個長條,其實分為三部分,可以自由組合成時速、檔位、能耗、音樂媒體等信息,可以自定義的體驗感很好。
不過在實際開車的時候,想要看天際屏,就需要眼神向下瞟,才能看得清楚,稍微不注意,還會有暈車的感覺,而且這塊屏幕實際看上去是比較窄的,需要用戶適應,所以天際屏除了好看以外,實用性真的沒有HUD強,還有點安全隱患。
空間表現(xiàn)尚可,舒適性一般
小米YU7是定位中大型SUV,如果以這個標準去衡量空間的話,可以說是“不及格”,當然這和它運動型的定位有關。
先說說優(yōu)點,和小米SU7(參數(shù)丨圖片)一樣,YU7也是3米軸距,不過作為SUV車型,YU7的頭部空間是要拉高不少的,所以整體的乘坐空間還是很夠用的,天涯君身高1米75,調整好前排座椅以后,后排的腿部空間差不多3拳,頭頂空間一拳三指,一般的家用乘坐是沒有太大問題。
而且YU7的座椅要比SU7上軟一點,長時間的乘坐舒適度是有保障的,后排的坐墊高度并不高,坐墊是向后傾斜的,支撐性和包裹感還是比較不錯的,前高后低還能帶來另一個好處就是增加了頭部空間和大腿的承托性。
儲物空間上,值得好評的是前備箱,114L容積確實很大,印象中應該是同級別車型中見過最大的前備箱,深度也很可觀,放一個24寸的登機箱完全沒什么問題,而且在左前翼子板后端位置有一個電動開關,可以電動開啟和關閉前備箱,也能語音控制開關,兼顧了儀式感和實用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和同級別的中大型SUV相比,小米YU7整個的空間表現(xiàn)就比較一般了,因為溜背的造型原因,后排的頭部空間還是比較受限的,如果是身高1米8的成年人,坐在后排可能會有局促感,頭頂接近天幕,雖然能隔紫外線、陽光,但隔不了熱量。
說到天幕,這款MAX車型是帶有可變天幕的,可以在中控屏或者語音控制,從透明到變暗,大概需要3分鐘左右,變色的過程從邊角到中間,時間不算短,不過好在變暗之后,遮陽效果還是不錯的。
在舒適性配置上,小米YU7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優(yōu)缺點都很明顯。比如后排座椅的135度靠背調節(jié)功能很實用,放躺后很舒服,前排兩個都是零重力座椅,通風、加熱、按摩功能都有,后排還有一個細節(jié)設計值得好評,就是后門靠后的位置,還有延伸出來的扶手,搭手很舒服。
不過缺點也很明顯,售價都到了33萬了,后排座椅只有加熱功能,沒有通風、沒有按摩,稍微有點摳門了,另外,也是因為溜背的造型,所以后備箱的實際空間并不大,看上去很深,但縱向空間受限,目測大一點的行李箱沒有辦法直立放置。還有就是右后座椅下方是有一個抽拉式的儲物盒,和抽屜一樣,放一些小東西完全沒問題,奇怪的是左后座椅下方就沒有抽屜了。
行駛質感比SU7更適合家用
動力上,MAX版本沒得說,只要深踩油門,就會有很強的推背感,尤其是在運動+的模式下,一腳油門到底,有一種被踹一腳的感覺,油門響應非常快,幾乎在踩下油門的瞬間,就會有動力輸出。
相比于性能,YU7的底盤質感和隔音才是更出色的地方。
和小米SU7相比,YU7的NVH進步非常明顯,全車雙層夾膠玻璃功不可沒,打開玻璃與關上的聲音差很大,雖然是無框車門,但無論是市區(qū)60km/h還是高速120km/h,幾乎感覺不到外面的噪聲,在高速行駛時,只有輕微的胎噪傳到車內,完全可以接受。
讓人很意外的是,小米YU7并沒有一味的追求運動,這點和小米SU7差距還是很大的。
首先YU7保留了SU7的不少優(yōu)點,比如說整個底盤很緊湊,一體感很強,過彎時的操控性都非常自然舒服,整個車身非常靈活,方向盤的指向性也很精準,基本上沒有什么虛位,和特斯拉Model Y有的一拼,轉彎半徑也比較小,紅綠燈掉頭兩個車道就能完全掉過來。
不同的地方是底盤表現(xiàn),可能是MAX版本的雙腔空懸原因,在舒適模式下,過一些減速帶或者不平整地面時,能明顯感覺到底盤被調校的比較軟,路感沒有那么清晰,當然這可能是為了后排乘客的舒適性所做出的妥協(xié)。
想要更好的操控質感,就切換到運動模式或者運動+模式,這時的懸架系統(tǒng)會更硬,路感也會更清晰,在過彎或者激烈駕駛時,那種“人車合一”的感覺會更強烈。
駕駛方面挑毛病真的還挺難的,如果硬要說能改進的地方,YU7前機蓋兩側進氣道攏起來的比較多,會遮擋一部分視線,左右兩邊的視野盲區(qū)會大點,另外有個建議作為頂配車型,YU7可以配備和SU7頂配車上的主駕側翼支撐,來滿足性能愛好者的駕駛需求。
所以,你要想買臺小米YU7,先得想好,你能接受他這些缺點嗎?重點是,你現(xiàn)在訂車,最早交車也得一年后了,你還能等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