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民增收、企業增長、消費實惠:今麥郎的三方共贏。
蒙嘉怡丨作者
木魚丨編輯
壹覽商業丨出品
凌晨三點的河北邢臺,露水浸濕了王國云的褲腳。
手電光束掃過沉甸甸的麥穗,這位52歲的莊稼漢面色凝重:“天氣預報說后天有大暴雨,得搶在下雨前收完。”他身后的500畝金色麥浪,是全家生計的依托。
“收割機馬上到!”他沖著地頭吆喝,回應他的只有此起彼伏的喘息聲。這幾位在地里搶收的農民,最年輕的也已60歲,花白的腦袋在麥浪間時隱時現。
“我這個歲數,在這里算年輕人了”王國云唏噓,但也理解孩子們的選擇。即便機械化減輕了負擔,麥收仍是場苦戰:收割機緊缺,暴雨逼近,他們既要手工割麥,又要緊盯調度,收割后的人工晾曬更需與天賽跑??裳巯碌睦Ь常矊崒嵲谠冢喝耸制嫒?,時間緊迫。而他的隊伍,也早已疲憊不堪。
轉機在第二天降臨。扎根邢臺31年的今麥郎行動了——大量員工涌入田間,與農戶們并肩搶收,一車車餐食、礦泉水同步抵達,托住后勤。王國云終于松了一口氣。
這份雪中送炭的關懷,源自企業與土地、與農戶之間長久的血脈相連。正是依托這種共生關系,今麥郎才得以在寒冬中逆勢而上。
圖:6月14日,暴雨突襲河北隆堯優質麥基地,今麥郎派出員工助力麥農搶收
1
理性消費下的好人緣
回顧2024年的中國消費市場,白熱化競爭疊加消費者理性回歸,價格與品質的平衡成為消費者考慮的核心要素。
此外,外賣和預制菜等新興產品的出現,也使得方便面市場受到擠壓。馬上贏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方便面類目的銷售額同比下滑4.84%,銷售件數同比減少9.96%,康師傅與統一的市場份額也有一定收縮。
行業承壓明顯,但依然有實現增長的企業存在。2024年上半年,今麥郎面品銷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拳頭產品“1桶半”“1 袋半”系列連續數月銷量同比增幅超20%。自2015年上市至今,該系列累計銷量突破140億份,這一增長勢頭延續到了2025年。
那么,今麥郎是如何突圍的?
一是將品質承諾落于實處。理性消費時代,營銷讓位于真實體驗。今麥郎依托對優質原料的極致追求與全產業鏈深度布局,將“好麥出好面”轉化為消費者可感知的產品價值,構筑深層信任。
二是社會擔當贏得情感認同。從國家有難時的馳援,到日常助農、改善員工條件,今麥郎持續構筑“有溫度、可信賴”的形象,這些行動轉化為深層次的品牌信任資產。
今麥郎的“好人緣”,表象是突出的性價比、可信賴的品質與有擔當的社會形象,內核則是其獨特的商業邏輯——以全產業鏈為核心支撐的運營模式和利他共生的價值觀。
2
全產業鏈鍛造的商業韌性
今麥郎的力量,始于麥田,貫穿始終。
首先,生產端倡導“第一車間在農田”,從源頭重塑產業邏輯。自2005年起,今麥郎就開始推行優質麥種植工程,并利用“公司+農戶+基地”訂單模式,系統性解決了小農經濟下的核心痛點:推廣種植高附加值品種,保障了原料品質的源頭可控與穩定性;通過統一高價收購,帶動農民增收。
這不僅實現了企業與農戶的深度綁定,保證了關鍵原材料的品質,更構建了區別于競品的、難以復制的上游壁壘——年產120億份方便面、年處理400萬噸小麥的規模,讓今麥郎在原材料成本控制上實現了絕對優勢,消費者能夠以更實惠的價格享受到極致的好產品。
其次,深耕制造端。
一是垂直整合全產業鏈。今麥郎是行業唯一具備全產業鏈的方便速食企業,這極大減少了中間損耗,既降低成本、創造讓利空間,又能精細調配參數,讓工業化生產仍能貼近手工面質感,形成對手難以復制的優勢。
二是持續投入自動化與智能化。例如,其采用的AI智能數據庫篩選蔬菜包,效率比人眼高10倍,成功率100%,降低了人工分揀成本和損耗,保證了蔬菜包品質的一致性。
最后,將以上優勢延伸至飲品領域。從瓶蓋、瓶坯到包裝材料全部自主生產;115條飲料流水線中有32條高速流水線,設備成本也能被極致攤薄;在全國有26個生產基地,具有運輸半徑短的優勢,產品從生產線直接裝車運輸,減少倉儲損耗和搬運成本。
其飲用水產品一年銷量100億瓶,通過共享生產技術與渠道資源,今麥郎打造出更全面的“民生產品矩陣”,進一步增強了市場韌性與增長潛力。
3
利他共生的商業哲學
支撐上述硬核實力的,是根植于“利他”的底層價值觀。
今麥郎董事長范現國曾以樹喻企:“企業就像一棵樹,要為人民結果實、為路人灑蔭涼、為社會存水土,要不斷地向下生根、向上成長。”他將商業本質定義為“無‘尖’(利他)不商”,堅信企業深植社會,唯有真誠回報、利他共生,方能實現基業長青。
這一理念在實踐中轉化為切實成果:“1系列”加量不加價,建立用戶基礎反哺全鏈;20年訂單農業保障農民收益,構建了深厚的鄉土信任,保障了優質、穩定的原料供應;持續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品牌美譽度;積極響應政策,塑造良好政商關系。
農業端的信任、工業端的效率、消費端的忠誠、社會層面的廣泛認同,共同構筑了今麥郎“全產業鏈+利他共生”商業生態,賦予其強大的抗風險韌性與逆勢上揚的增長動能,成就“國民泡面”。
4
最后
在今麥郎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王國云終于在下雨前將糧食收進倉庫,看著滿倉金燦燦的“師欒02-1”麥粒,黝黑的臉上浮起笑意“土地不虧勤快人”。這個曾為賣糧發愁的老農,如今通過訂單農業實現了穩定增收,更見證了傳統農業的現代化轉型。
圖:手工耿應企業邀約給今麥郎農戶王國云送禮物
他的故事,正是今麥郎全產業鏈模式最生動的注腳。王國云們不再“與天賭價”,背后是今麥郎訂單編織的集約化網絡;從一?!皫煓?2-1”到一碗“1系列”,詮釋著中國食品工業的升級;而這份連接農田、工廠與餐桌,兼顧農民增收、企業成長與消費實惠的實踐,正是商業向善最樸實的表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