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高溫天氣的持續,上海多家醫院的犬傷門診也迎來了就診高峰。
“從6月中下旬上海出現連續高溫天以來至今,我們平均每天較往常增加20例犬傷病例,這其中大多是被家養的貓、狗等寵物咬傷。”7月9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急診與重癥醫學科副主任宋衛東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當前家養寵物現象增多,再加上天氣炎熱,人的衣著相對又比較暴露,這個季節就更容易出現被貓、狗等寵物抓傷、咬傷的情況。
“夏季高溫天,前臂、小腿等四肢部位是最容易被寵物抓傷、咬傷的。另外,高溫天氣本身也會讓寵物感覺到興奮、激動或煩躁,傷人的概率也會增加。”宋衛東說。
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急診室護士長張慧麗同時透露,在前來注射狂犬疫苗的患者群體中,不僅僅有本地患者,也有一些是游客,“有些人在外地被貓、狗咬傷,注射了一針狂犬疫苗后,隨后來滬注射后續幾針疫苗。”
“每日接診近300例犬傷患者,最小的2歲”
作為上海市最大的犬傷門診,浦南醫院犬傷門診近日也迎來就診高峰。
7月9日下午,浦南醫院急診科常務副主任張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近兩天來,該院犬傷門診每日接診近300例犬傷患者,患者中年齡最小的只有2歲,中青年人群是占比最多的,此外也有一小部分是老人,患者人群覆蓋整個年齡段。
“對小朋友來說,夏季由于放暑假,他們呆在家里時間長了,接觸寵物時間多了,就容易出現被家中貓、狗咬傷或抓傷的情況。對中青年人群來說,除了被家養寵物咬傷外,也有不少是被流浪貓狗咬傷,另外也有一些人是在小區散步時,被鄰居家的貓狗咬傷。”張雷表示。
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犬傷門診”,24小時接診犬傷患者。受訪者 供圖
張雷指出,狂犬病一旦發病,進展速度很快,死亡率接近100%,及時注射狂犬疫苗是關鍵。不僅僅是貓、狗這一類寵物傷人時,需要及時注射狂犬疫苗,被蝙蝠等哺乳動物咬傷、抓傷等,也需要及時注射狂犬疫苗,“蝙蝠可能在城市里面很少出現,但在郊區、鄉野出現較多,蝙蝠咬人的傷口會比貓狗等更加隱蔽一些,所以我們對接觸過蝙蝠的人,處理態度也會更加謹慎、積極一些。”
最近在犬傷門診中,張雷也遇到過一些患者之前被貓狗咬傷過、也及時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時隔2個多月后,又再次被貓狗咬傷,針對這種情況是否需要再次注射狂犬疫苗呢?
對此,張雷強調,根據最新的犬傷暴露處置工作規范的要求,如果距離上一次注射完狂犬病疫苗時間已經超過3個月,隨后又被貓狗等咬傷的,那么仍然需要注射加強疫苗,同時傷口也要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因為除了有狂犬病毒之外,還可能存在其他的微生物感染,大家也不能忽略。”
另外,張雷也特別提到,一些人覺得家里的寵物只要注射過疫苗,即使自己被咬了也是安全的,就不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不管寵物有沒有注射過疫苗,一旦人被咬傷、抓傷,都要根據犬傷暴露程度來進行相應的處置。”
跟寵物接觸時,避免激怒它們
張雷進一步解釋稱,根據接觸方式和暴露程度,國家將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I級暴露為接觸或者喂飼動物、完好的皮膚被舔舐;II級暴露為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明顯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III級暴露為單處或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者抓傷,破損皮膚被舔舐,開放性傷口、開黏膜被唾液或者組織污染、直接接觸蝙蝠。
“針對I級暴露,清洗暴露部位就可以了,II級暴露應處置傷口,接種狂犬病疫苗,III級暴露則應處置傷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和接種狂犬病疫苗。”張雷表示,被咬后需要在第一時間要做好傷口清洗消毒,如用肥皂水或其他弱堿性清洗劑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交替清洗咬傷和抓傷的每處傷口,時間至少15 分鐘,最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劑殘留。徹底沖洗后,如果條件允許可用稀碘伏等消毒涂擦或消毒傷口內部。
針對是否需要在被貓狗等寵物咬傷后的24小時內前往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張雷表示,并沒有限制一定要24小時以內注射,只是越早處置會越好。
上述兩名急診專家同時建議,夏季高溫天氣,在跟家中貓、狗等寵物接觸時,避免激怒它們,外出遛狗也記住一定要牽繩。如果外出時遇到不熟悉的寵物、不了解寵物個性脾氣的話,最好保持一下距離,而對身邊的流浪貓狗等,也要保持警惕,盡可能避免因“親密接觸”而被咬傷、抓傷的可能。一旦被咬傷,尤其是那種野外狗,必須立即到有犬傷門診資質的醫院進行正規化的治療和接種疫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