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界
多地試點三明醫改,“541”薪酬分配成為臨床醫生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據《農民日報》7月3日報道,就醫生薪酬制度改革、三明醫改等話題,記者與四位長期深耕醫改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探討。
參與訪談的嘉賓包括福建省三明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王盛雄,福建省醫改研究會副會長詹積富,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藏宜和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
薪酬制度改革后
具體發生了哪些實質性變化?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藏宜表示:國家推動醫共體改革的核心是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增強區域醫療服務能力,二是通過醫生年薪制等改革解決“看病貴”問題。過去出現的一些“以藥養醫”“以器械養醫”及過度醫療等問題,根源在于對公立醫院投入不足、醫療服務收費與醫生勞務價值不匹配,以及院內薪酬體系不合理,進而推高患者負擔、消耗醫保基金。
作為國家 DRG 付費改革試點和河南省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的攻堅示范市,安陽市的醫改成果備受關注。廖藏宜在訪談中披露了一組數據:
“通過醫保基金打包付費改革,2024年全市(安陽市)醫療機構平均獲得4%的醫保結余資金,按541的比例分配(50%給臨床醫生、40%給護理人員、10%給行政人員),醫生平均薪酬增長7%,同時住院人次和門診人次下降,但醫院總收入增長10%,實現減量增收減負擔”。
廖藏宜教授介紹,安陽是國家DRG付費改革試點。在改革后,安陽市住院人次和門診人次下降,但醫院總收入卻增長 10%,實現了減量增收減負擔的良好局面。這一成果的取得,與 “541” 薪酬分配制度的實施密切相關。
改革前的安陽,因三甲醫院多、醫療資源過剩,加上老齡化嚴重,醫保基金支付率僅 70% 多,政府財政投入不足,醫療機構運營壓力大,醫生收入處于較低水平。而 “541” 薪酬分配制度的引入,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路徑。
“541”薪酬分配制正式落地
具體劃分方式曝光!
據此前報道,安陽市從2019年開始成為DRG付費國家試點城市;今年1月被確定為河南省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的攻堅示范市之一。
今年3月,安陽市公布了該市公立醫院薪酬分配指導意見,明確按照三明醫改“541薪酬分配制度”進行改革。
早在2019年,三明市人民政府曾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首次介紹了這一薪酬分配制度。
該制度旨在對醫院工資總額進行合理劃分,并依據5:4:1的比例,將其分配給不同團隊,以此構建起一套相對科學、均衡的工資額度分配框架。
在這套框架中,醫生、護理和行政后勤管理團隊原則上分別占工資總量的50%、40%、10%劃分,并把握好三方的最高年薪比例,護士應在醫生的70%以內,行政后勤人員應在醫生的50%以內。
此外,原則上醫務人員個人最高年薪不得突破規定目標年薪的1倍(包含院長獎勵基金部分)。
根據安陽市出臺的公立醫院薪酬分配指導意見,該市的醫務人員薪酬由固定薪酬、績效工資組成。前者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津補貼等各項基本工資福利,后者是按崗位、職稱、優質服務等方式固定發放。
在定崗、定責的基礎上,安陽市鼓勵公立醫院采取多個方式增加本單位固定薪酬占比,并針對一些緊缺專業,制定薪酬水平傾斜辦法。
安陽市還明確,原則上醫(含醫技)、護(含藥)、管薪酬總額占比為5∶4∶1;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實行同崗同酬。
事實上,早在2024年,安陽市就已著手學習三明醫改經驗。據《健康報》2024年8月報道,2024年1月,安陽市曾先后組織兩批共170人到福建省三明市進行培訓。
“我們把衛生健康、醫保等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都請去。白天學習,晚上座談。座談中,我們就碰撞出很多火花和契合點,商量出很多合作,后來陸續落地。”安陽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張金文在接受《健康報》采訪時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