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第一段總統任期之內,幾乎一直被“通俄門”指控纏身。時任中央情報局(CIA)局長約翰·布倫南,和聯邦調查局局長(FBI)詹姆斯·科米曾推動調查當時有關特朗普“通俄”嫌疑。
如今,特朗普的復仇雖遲但到。眼下,布倫南和科米二人,正在接受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刑事調查。
據環球網7月9日報道,美國司法部知情人士向多家媒體表示,中央情報局前局長約翰·布倫南與聯邦調查局前局長詹姆斯·科米,因在特朗普“通俄門”調查中涉嫌不當行為,正式接受刑事調查。
現任CIA局長拉特克利夫親自將布倫南的“罪證材料”移交FBI,而接手的帕特爾,正是特朗普任命的親信局長。
此次調查核心,直指兩大“罪證”。一方面,CIA上周解密報告揭露,2017年美國情報界,將英國特工斯蒂爾編造的特朗普黑料納入分析。布倫南2017年向國會作證時,宣稱“有證據顯示特朗普團隊通俄”,嚴重違反情報準則;
另一方面。FBI內部將布倫南與科米的互動定性為“共謀”,這為起訴提供了更多的法理依據。
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司法部選擇在7月4日獨立日假期后突然行動,此時值特朗普因“大而美法案”遭全美民眾抗議,此舉被視作特朗普轉移輿論焦點的政治操作。
除此以外,當地時間7月7日,FBI公布11小時愛潑斯坦死亡監控,關鍵的第23時58分58秒至0點時段竟離奇缺失60秒,引發全網質疑。特朗普卻搶在司法部長前回應:“在德州洪災面前追問這事是褻瀆!”
這種矛盾姿態點燃了不少人的怒火,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連續發難,嘲諷美國司法包庇;特朗普自己也陷入了困局,他曾承諾“揭開愛潑斯坦案黑幕”,但如今特朗普公開食言。
就在布倫南與科米調查啟動次日,美國司法部突然拋出愛潑斯坦案結論,并宣布不存在相關“登島者”名單。由此人們不難推斷,特朗普試圖用一場復仇大戲,轉移美國民眾的注意力。
根據此前消息,針對特朗普的“通俄門”調查,可以溯源至2016年大選夜。當特朗普爆冷擊敗希拉里時,民主黨火速拋出“俄羅斯干預論”,指控特朗普團隊與克里姆林宮勾結。
時任FBI局長科米于2017年啟動調查,中情局長布倫南提供關鍵情報支持。對于科米和布倫南,特朗普當時就采取了行動。
2017年5月,特朗普怒炒科米,創美國史上首位總統開除FBI局長紀錄;2019年3月,特別檢察官米勒終結調查,結論為“無證據顯示特朗普通俄共謀”;
特朗普二次上臺后,美國司法部正式認定通俄門調查“缺乏實際證據支撐”。特朗普則親自曝光民主黨操控情報內幕,要求清算這場強加給他的迫害行動,并借勢來轉移美國民眾的目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