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否計劃訪華的消息,被炒得火熱,如今,這些傳聞終于得到了當事人的回應。特朗普表示,“可能訪問中國”。這番話里藏著微妙的信息:一方面,美方顯然正在為這次高調的訪華行程做準備,只是在具體時間上尚未確定;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中美關系在經歷了一段緊張期后,或許正緩步邁向一個新的階段。
(特朗普回應訪華)
近期,中美兩國之間的互動有所變化。首先,在關稅問題上,兩國達成所謂的“關稅休戰”協議,美方停止了對中國的一系列限制措施,恢復了軟件設計、乙烷及飛機發動機等產品的供應。此舉無疑為特朗普訪華鋪平了道路,顯示出雙方在貿易摩擦上的降溫意圖。
其次,特朗普的內閣團隊最近在對華問題上也收斂了許多。例如,在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上,美國務卿魯比奧不僅對中國避而不談,同時也呼吁盟友確保供應鏈安全和多元化。
(美國務卿魯比奧)
再看南海局勢,美軍的航母“華盛頓號”雖高調宣稱支持菲律賓,但面對解放軍的軍事警巡卻選擇了戰略回避。這種低調的軍事動向,無疑反映出了美國近期在亞太局勢中相對克制的態度。
與此同時,中方也向美釋放出友好的信號。中方再次表達了對中美關系走向樂觀的期待,強調“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才是兩國相處之道。這表明中方希望通過對話解決分歧,而不是繼續陷入對抗。
然而,任何中美關系的緩和都繞不開臺灣問題。特朗普能否成功訪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能否在臺灣問題上給出明確表態。今年2月,美國國務院的網站悄然將“不支持‘臺獨’”的表述刪去,此舉立即引發中方強烈反響。中方第一時間對美發出了嚴正交涉,敦促其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美方在臺灣問題上的舉動,多次引起中方不滿)
對于特朗普而言,如何正確地處理臺灣問題,將成為他此次訪華的一大條件。如果他能在訪華前,明確表示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將極大地推動中美關系的良性發展。并且,對特朗普而言,臺灣問題的和平解決方案,無疑符合各方的利益。因此,如果特朗普能夠采取明智的言辭,他的中國之行可能會走得更加順利。
不過難道說特朗普光是就臺灣問題做出正確表態,他就可以訪華成功嗎?其實除了我們的要求外,他還要先把自家內部的事情解決好,再考慮在外交層面發力。至于目前美國國內政治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是什么?當屬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這或許會對特朗普構成威脅。
馬斯克近日宣布成立新政黨,并聲稱對特朗普政府時期飆升的財政赤字頗有微詞。盡管“美國黨”尚未正式啟動程序,但其成立可能為美國政壇帶來新的變數。特朗普在訪華之前,可能需要先處理好這個潛在的政治威脅。
(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
此外,特朗普訪華的潛在時間點也值得玩味。有消息稱,9月份或10月下旬可能是兩個合適的窗口期。若選擇在9月,特朗普不僅可以出席中國9·3閱兵儀式,還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見面,這將是一場國際外交的絕佳時機。
而如果選擇10月,同樣有戰略意義,因為屆時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將于韓國召開,特朗普也通常會出席東盟峰會,這樣的行程安排無疑為中美高層接觸創造了諸多機會。
(若在9月訪華,特朗普還將得到一次和普京見面的機會)
依照目前情況,可以預測,如果特朗普成功訪華,不僅將為中美關系注入新的活力,也可能改變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國際關系格局。
首先,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問題若能得到實質性進展,全球市場將備受鼓舞,投資者信心有望回暖。其次,特朗普在臺灣問題上的明確表態,或將為地區穩定奠定基礎,減少不必要的緊張對峙。
當然,任何外交行動都有變數。如果特朗普無法在臺灣問題上給出讓中方信服的答復,那么他的訪華之旅可能最終以失敗告終。這不僅會令中美關系進一步惡化,還可能加劇雙方在其它領域的對抗。
與此同時,若特朗普無法徹底解決馬斯克給他帶來的威脅,或許分不出精力的他,也會推遲可能計劃好的訪華事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