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藥,刷醫保比付現金貴了 8 塊!" 上海市民李阿姨舉著購藥小票怒斥店員 —— 她買的鹽酸氨溴索口服液,價簽標著 20 元,醫保結算時卻扣了 28 元。這種 "支付方式一換,價格立刻變臉" 的魔幻操作,正在全國定點藥店上演。
近期多地消費者爆出更觸目驚心的差價:武漢王先生買的降壓藥,醫保價(58 元)比現金價(40 元)高出 45%;杭州林女士的抗過敏藥,醫保結算金額(36 元)是促銷價(25 元)的 1.44 倍。某投訴平臺數據顯示,2024 年第三季度 "醫保價虛高" 投訴量同比激增 217%,超六成消費者表示 "從未核對過醫保支付明細"。
藥店的定價套路藏著三重貓膩:
- 時間差套利:醫保結算周期平均 45 天,部分藥店通過抬高申報價彌補資金占用成本,某連鎖藥房區域經理坦言 "加價 15%-20% 很普遍";
- 系統雙軌制:暗藏兩套收銀系統,醫保結算時自動調取高價數據庫,某被查處藥店后臺顯示,同款感冒藥的醫保價設定為現金價的 1.3 倍;
- 心理博弈術:利用參保人 "醫保錢不是自己的" 的錯覺,在結算時快速刷卡避免核對,某暗訪視頻顯示,店員會刻意遮擋醫保支付金額。
這種亂象正在啃食醫保根基。審計署 2024 年報告指出,全國醫?;鹨?"價格異常" 流失超 12 億元,相當于 380 萬參保人一年的繳費總額。更隱蔽的危害在于,部分藥店為維持價差,刻意引導消費者優先使用醫保購買高價藥,形成 "劣幣驅逐良幣" 的惡性循環。
目前監管風暴已席卷全國:
- 江蘇建立 "價格黑榜",372 家藥店因價差超 10% 被暫停醫保資格;
- 廣東推行 "實時比價系統",醫保結算時自動彈出市場價參考,違規藥店將觸發紅黃牌預警;
- 國家醫保局正在試點 "支付價錨定機制",要求定點藥店醫保價不得高于 7 天內現金最低售價。
你的醫保賬單藏著多少 "隱形溢價"?即日起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 APP 查詢近 3 個月消費明細,發現差價可撥打 12393 舉報。評論區曬出你的經歷,讓更多人看清這場定價騙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