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個小區的優劣,大致可以從地段、配套、交通等宏觀方面,以及綠化、戶型、樓間距、梯戶比等微觀方面來考察。
對于剛需住房而言,首先要考慮的,其實并不是所謂的綠化、樓間距、戶型、朝向這些錦上添花的因素,而是權重占比更大的地段、交通和配套要素。
剛需居住者,首先需要的是一個容身之所,然后是一個圖發展的據點,要考慮的是:
房子500米步行范圍內有沒有地鐵站?商場農貿市場方不方便?有沒有三甲醫院、12年一貫制中小學校?距離市中心核心CBD有多遠等。
而不是吹毛求疵地去要求一個剛需樓盤既要綠化、又要梯戶比、還要戶型朝向等等方面都拿滿分。
世界上不存在100分的房子,即使存在,那么它的價格也會讓大多數普通人高攀不起。
一個從三四五線和十八線縣城農村出來,剛到一二線大城市落地生根的剛需買家,需要優先考慮的,歸納總結起來,主要是以下這幾個方面:
1、地段和交通,占50%權重
一套剛需房,只要地段選對了,那它的含金量,就已經鎖定了一半。
地段這個要素,可以具象化為距離市中心CBD有多遠?房源最近的地鐵站有多遠?是不是城市核心城區板塊?是否處于城市級別的核心商圈內?等等。
交通其實是附著在地段上的,一方面是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以地鐵站為例,一個配置了地鐵站的地段,未來這個地段上的房產,升值潛力一定是有保障的,畢竟地鐵站數量在任何城市都是有限的,配置在這個地段,一定有它的道理。
另一方面,就是私家車出行是否方便,是否便捷接入城市環線或其他快速路線、主干道等。
2、配套資源,占30%權重
配套資源關乎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本質上還是和地段相關的。
地段核心的房產,周邊的配套一定也不會太差。
比如平時要逛的商場、孩子上學的學校、老人看病就醫的三甲醫院、文體運動的體育場館和博物館、銀行金融機構等,這些市政、公建或者商業配套,對于普通人生活的支持和聯系,是非常重要的。
配套資源,起碼占了一套房產含金量30%以上的比重。
當然,很少有剛需房產能把這些配套全部都集齊,能夠占了其中十之五六,就已經算是很不錯的剛需房了,如果能占十之八九,那就是剛需房產的天花板了。
3、價格優勢,占15%權重
剛需購房者,對于價格還是比較敏感的,在確保了上述的地段和配套基礎上,就可以對比價格優勢是否符合預算了。
畢竟,低價入手剛需房產,能給自己未來置換改善,留下更多議價縱深空間,同時在月供消耗上,也能讓現金流不被過度占用,每月開銷之后仍有所結余。
價格總體來說,對于剛需購房者而言,仍然是一個比較看重的要素,占據15%左右的權重,雖然不起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同等基礎配置條件下,當然是選擇性價比更高的項目。
4、其他細枝末節,占5%比重
其他的細枝末節,主要是物業、綠化、戶型、朝向、圈層、樓間距等微觀層面的因素,這些因素附著于前面的幾個大項,比如地段、配套之上。
擁有好的地段和配套的房子,再有這些細枝末節的優點,那屬于錦上添花。
但是,如果只有這些細枝末節的優勢,地段和配套等條件太差,那就是“不務正業”的剛需房,屬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沒抓住主要矛盾,主次不分。
細枝末節的要素,頂多只能占到一套剛需房5%左右的話語權,超過這個比例,就是舍本求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