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高血壓已成為許多老年人面臨的“隱形殺手”。據統計,我國65歲以上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超過50%,而80歲以上高齡人群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60%。
高血壓不僅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還可能加速器官衰老,影響生活質量。那么,老年人如何科學管理血壓?最新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就給出了明確指導。
一、什么是老年高血壓?
老年高血壓是指65歲以上人群血壓持續升高,通常表現為收縮壓(高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低壓)≥90 mmHg。
其中,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舒張壓<90 mmHg)是最常見的類型,例如160/80mmHg,就屬于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問:為什么老年人容易患高血壓?
答: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彈性下降,心臟泵血阻力增加,導致收縮壓升高。此外,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腎臟疾病等慢性病,進一步加大了血壓控制難度。
二、老年人高血壓的特殊性
1.血壓波動大
老年人血壓容易受天氣、情緒、飲食等因素影響,可能出現“晨峰血壓”(清晨血壓驟升)或“夜間低血壓”。例如,有些老人早上起床時血壓突然升高,增加心腦血管事件風險。
2.并發癥多
高血壓常與冠心病、腦卒中、慢性腎病等并存。例如,一位患有高血壓的老人若同時有糖尿病,其心腦血管事件風險是普通人的3倍以上。
3.個體差異大
老年人體質差異顯著,有的身體機能較強,有的則存在虛弱、認知功能下降等問題,需因人而異制定管理方案。
三、老年人高血壓的管理目標
1.一般人群:65~79歲老人,血壓應控制在<140/90 mmHg;若能耐受,可進一步降至<130/80 mmHg。
2.高齡老人(80歲以上):血壓控制目標為<150/90 mmHg,若身體狀況良好,可嘗試降至<140/90 mmHg。
3.虛弱老人:需根據身體狀況調整目標,避免血壓過低導致頭暈、乏力等問題。例如,收縮壓不應低于130 mmHg。
四、特殊情況的應對策略
- 血壓突然升高
若家庭自測血壓≥180/110 mmHg,且伴有頭痛、胸悶等癥狀,需立即就醫,排除高血壓急癥。 - 虛弱或失能老人
這類老人血壓控制需更謹慎,目標值可適當放寬,重點預防跌倒、暈厥等意外。 - 合并其他疾病
例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者,需聯合使用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合并前列腺增生者,避免使用某些降壓藥(如α受體阻滯劑)。
五、老年人高血壓管理的誤區
誤區1:“年紀大了,血壓高一點沒關系。”
錯!血壓升高即使無癥狀,也會損害心腦腎,需盡早干預。
誤區2:“血壓降得越低越好。”
錯!過度降壓可能導致頭暈、跌倒,甚至器官供血不足。
誤區3:“只靠吃藥,忽視生活方式。”
錯!生活方式調整是基礎,藥物僅能彌補不足。限鹽、控重、適度運動、戒煙限酒都是重要的調整方式。
護心良言
老年人降壓治療應遵循小劑量、緩慢、聯合、適度、盡可能使用長效降壓藥的原則。我們應根據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衰弱、認知障礙程度、共病、耐受性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從而更精準地制定個性化降壓方案。
(注:本文參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