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廣東江門多片區自來水呈黃色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據市民描述,自來水變黃現象自7月初開始已持續一周,部分家庭不得不購買礦泉水用于日常飲用和烹飪,有網民幽默稱“炒菜省了醬油”。
江門某環境股份有限公司7月9日通報稱,水質異常與近期制水工藝調整有關。
經檢測,出廠水及管網監測點水質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但部分管網末梢區域因存量水滯留導致色度偏高。
該公司表示已連夜排空管網存水,將制水工藝調回原狀,并組織力量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清洗。
截至9日,部分居民反饋水質已明顯改善,但仍有少量區域因管道存水未完全排出,需通過排水后使用。
目前,事件具體原因仍在進一步排查中。
三刀認為,居民用水煮飯,米飯都帶著股怪味。
即便這樣,水務部門仍輕飄飄一句“水質符合國家標準”,實在難以服眾。
更讓人不解的是,江門水務在通報里把問題歸咎于“制水工藝調整”,說是為了應對水源水質變化才改了處理流程。
可既然工藝調整會影響水質,為什么不提前告知居民?為什么不在調整過程中加強監測和預警?
非得等問題出現了才出來解釋,難免讓人覺得是在“亡羊補牢”。
事件一曝光,有人立刻聯想到了之前的“指鼠為鴨”事件。
當年江西某高校食堂吃出疑似鼠頭的異物,校方和監管部門硬說是鴨脖,最后鬧得人盡皆知,公信力碎了一地。
這次江門自來水變黃,網友們又看到了類似的劇本:肉眼可見的異常,官方卻堅持“沒問題”。
有網友調侃:“檢測部門的眼睛是不是加了濾鏡?”
其實,這種質疑并非空穴來風。
在天水幼兒園血鉛事件中,當地初檢結果稱多數孩子血鉛正常,可家長帶孩子跨省復查,結果卻嚴重超標。
這種“初檢正常、復檢異常”的套路,讓公眾對檢測流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江門水務說“管網末梢區域存量水滯留導致色度偏高”,還建議居民排空管道存水。
這聽起來合理,但實際操作中,很多居民反映排空后水還是黃的。
更關鍵的是,為什么管網末梢的水會滯留?平時的管網維護有沒有到位?這些問題不解決,光讓老百姓自己排水,難免給人一種“甩鍋”的感覺。
另外,長期飲用這種水質不明的水,對健康到底有沒有影響?官方說“不影響使用”,但誰能保證沒有潛在風險?
再聯想到天水幼兒園的孩子們因為誤食含鉛顏料制作的食品,不得不接受排鉛治療,江門居民的擔憂就更能理解了。
不可否認,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江門自來水存在重金屬超標,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心理,讓大家不敢掉以輕心。
所以說,江門自來水變黃事件,表面上是一個技術問題,實則是一個社會信任問題。
如果官方的回應如果還是“自說自話”,不尊重公眾的知情權和感受,只會讓信任的“裂痕”越來越大。
文章最后,希望江門相關部門能借這次事件,好好反思如何與公眾建立良性互動。
畢竟,自來水是民生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