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倫敦部分地鐵因為沒有安裝空調,尤其是最繁忙的中央線(Central Line)、維多利亞線,車廂內溫度飆到了40℃以上,猶如蒸籠。
有大批乘客在車廂內被熱到有嘔吐感、虛脫、犯暈,許多人下車后憤怒地向倫敦市廳投訴。
“英國地鐵車廂四十多度”的話題也微博熱搜,很多網友調侃:
這是倫敦地鐵獨特魅力的一部分,里面散發純正的英國汗臭味
英國政府苦一苦老百姓,則是為了節省能源和減少碳排放。
運豬車都比這強
雖然車廂里熱,但是乘客們心涼啊
當然也有為英國地鐵洗地的,從海洋性氣候說起,說什么倫敦夏天大概率不會有酷暑,即便這幾年氣候反常,也很難出現像中國一些城市一樣的極端高溫天氣……還貼出倫敦近期溫度都沒有超過30度,以證明倫敦地鐵不需要空調。
敢情他們認為英國人在酷熱的車廂里煎熬是理所應當之事,比英國人還懂英國?
而英國人在網上這么說的:動物的待遇都比我們好吧?
一位記者質問,每天6.8英鎊左右的車票錢,乘客卻得忍受40多度高溫,讓孕婦、老人、小孩處于危險之中,政府到底管不管?
倫敦交通局回應:空調列車要等到2030年。
5年之后才會有,官方回應可以說相當佛系了。莫急,莫急,等冬天來了就好了。
其實,對于客運車廂溫度,歐盟是有規定的:超過30度的密閉車廂,只能用來運送牲口。
但英國已經脫歐了,這標準英國可以不用參考
一個能派航母到中國南海邊上秀肌肉的國家,卻要讓民眾多年在地鐵里忍受高溫,這是怎樣一種精神……?。?/p>
那么,英國當局真的不想解決這一問題嗎?也不是,但解決不了。
2013年10月15日,時任倫敦市長約翰遜曾在北京地鐵考察,他用的最多的形容詞是“真棒”、“真干凈”、“真便宜”、“人真多”……
但他回去后,也沒有將考察成果化成實際成效。然后,他到內閣當外交大臣去了。
為什么英國地官員都知道地鐵困境,卻無力去改變?裝個空調很難嗎?
非要拖到2030年?
的確很難,根源是英國不顧國情,跟著美國瞎嗨,盲目信奉“新自由主義”,將一切推向市場(私有化),將“小政府大市場”理論視為金科玉律。
私有化浪潮
二戰之后,工黨政府實行了“國有化”路線,將公共事業掌握在國家手里,成立了“國家企業局”。政府成為公眾利益看管人,想通過漸進式國有化,提高英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1979年,保守黨上臺,撒切爾夫人內閣將“國家企業局”與清閑衙門“全國發展研究公司”(NRDC)合并,改名為英國技術集團(BTG)
國企局沒了,英國私有化之路就少了一塊擋路石,撒切爾夫人很順利地賤賣掉了英國航空公司、英國電報公司,而全國貨運公司只賣了5300萬英鎊。
當時美國正興起“新自由主義”,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成了新自由主義的“圣經”。
《通往奴役之路》主要表達了什么?
民眾享有極度的個人自由,國家只負責國防和秩序,法律。民眾可以吸毒,可以進行任何方式的性行為(只要你高興你可跟山羊發生關系),可以擁有槍支,企業可以發行貨幣,打破國家對貨幣發行權的壟斷,貨幣競爭越激烈,貨幣越有效。
民眾個體和企業擁有極度自由時,他們也將失去政府的福利、勞保及最低生活保障。只有這樣,才能讓社會激發出最大活力,促進經濟繁榮。
這套理論,在英國叫撒切爾主義,在美國叫里根經濟學。
英國鐵路就是在那時候開始私有化進程的。
但掌管英國鐵路局的彼得.帕克爵士反對將鐵路私有化,他堅持認為鐵路應承擔社會責任,盈利不是主要方向,但他說服不了輿論界和內閣。
到九十年代初,英國基本完成了私有化進程,后果如何?撒切爾夫人已經看不到了。
只有下一代英國人,下下一代英國人去承受。
倫敦地鐵
1993年11月,在保守黨推動下,英國議會通過了《鐵路改革法案》,1994年實施,1997年完成私有化。
國家鐵路局(公司)被120多家私營企業取代。
管理方式從行政體系發號施令,變成了依照合同辦事。合同嘛,按最低要求完成就OK了。
車廂高溫只是問題之一,還有安全問題。
私有化一完成,安全事故頻發。
1997年,英國兩趟列車相撞,7人死亡,150人受傷。
1999年10月5日,帕丁頓車站,列車相撞,31人死亡、500多人受傷。
2000年10月17日,一列旅客列車在哈特菲德彎道脫軌,4人死亡,近100人受傷。
事故原因是鋼軌出現裂隙,導致斷裂。
2001年2月28日,北部大黑克鎮,客車和列車相撞,13人死亡,70人重傷。
2002年5月10日,波特斯巴車站,一節車廂脫軌沖上站臺,7人死亡、67人受傷,兩名中國臺灣女記者遇難,香港鳳凰衛視主播劉海若重傷。
鐵路安全質量急速下降,票價卻一漲再漲,倫敦市長利文斯頓強烈批評倫敦地鐵私有化后,安全問題惡化,私人公司只會全力賺取利潤,不會為改善鐵路安全和服務增資。
2001年4月10日,倫敦市將私有化計劃告上法院,官司最終是勝訴了。
英國TV4也做了一次民調,60%以上民眾希望地鐵收回國有,不能再讓私人公司經營。晚點、停運、臟亂差已變成了常態。
2002年開始,倫敦地鐵采取PPP模式,政府只管運營和票務,其它都交給了SSL、BCV、JNP三家公司經營(特許經營權),從私有化往回退了一步。
這三家公司穩賺不賠,英國政府每年還要給它11億英鎊的服務費。政府是希望它們對地鐵進行大規模投資,改善倫敦市民出行條件。
私人資本天然屬性是“獲取利潤”,而且越快越好。
得到項目之前,三家公司都口吐蓮花,說自己如何如何有良知,有道德。到手之后,卻在票價上折騰了七年,然后一家接一家地宣布破產。
2010年倫敦地鐵又回購了財團的股票(3.1億英鎊),地鐵控制權回到了國家手里,安全問題總算基本解決了。
私人公司可以倒閉,破產,裝死,最終還得國家出來收拾爛攤子。
通風,敞亮,空氣清鮮,自由飛翔,大英帝國可不想過這樣的日子。
為什么國家不能不接盤?
因為這是倫敦地鐵,事關千百萬人倫敦人的日常生活。本來政府想甩開財政包袱,輕裝上陣。
結果私有化后,全國鐵路補貼每年高達29億英鎊,還要付給私人投資者一大筆利息,離“甩包袱”目標越來越遠。
私人公司拿到政府補貼會怎么做?盡力完善服務條件和安全設施,還是盡力留下最多的補貼余額?它們連車廂清潔工阿姨都要省,省一份工資就多一份收入。
現在好了,政府地鐵預算折騰光了,換新車,裝空調?議會得吵死,軍費要不要?滿世界送民主的偉大事業要不要?還有七七八八的難民補助撥款……
能跟你說2030年有空調,已經不錯了,至少有計劃了,等著吧。
私有化造成的滾滾熱浪,倫敦市民怎么辦?“心靜自然涼”,做個佛系乘客,火氣再大也沒用,不如,看看書,讀讀報。
1992年的古董車,一把驚艷的手扇,車廂里充滿了濃濃的貴族體味。
一百多年前,是大英帝國來幫中國修鐵路造車廂。
一百多年后,我們也能幫修大英帝國鐵路造車廂。
但人家死活放不下那破架子。
低廉的車票價格、優質的車廂設施、準時的乘車時間、暢通的手機信號、快捷的行車速度,它們都做不到,中國卻都做到了。
所以,有些人為什么還要帶著自卑和迷信眼光仰視西方國家?
英國鐵路私有化失敗教訓是一本教科書,它告訴我們:事關國計民生的領域,決不能“一賣了之”,“一私了之”,否則,就會掉坑里。
我們走好自己的路,讓他們去享受“民主”的高溫烘焙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