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比分數更重要!”看了一整年的張雪峰直播后,這個念頭緊緊纏住了陳淼。
距女兒高考還有兩個月,她終于搶到一張11999元的夢想卡。這是張雪峰團隊志愿填報服務的主打產品,越臨近高考,價格越高。陳淼看著它從8999元一路升到萬元以上,但每次剛放出名額,申請頁面就立刻卡頓,幾分鐘后,報名按鈕從藍變灰:這輪名額已被搶空。
“越搶不到我就越失落。”陳淼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然而,一年后,2025年高考第一天,她在社交平臺發帖,認為張雪峰團隊的志愿填報服務并不值。選在這天發帖,是因為她很能共情考生家長當下的心情:“高考結束后,就要馬不停蹄地糾結于志愿怎么填,家長不會允許自己有哪怕一丁點失誤,擔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一、張雪峰“暫停直播”到“撤回停播”,一場價值2億的“悲情營銷”
2025 年 5 月 31 日深夜,張雪峰的直播間里彌漫著異常的沉重。他攥著話筒的手微微發抖,眼睛通紅地說出那句話:“我可能要停播了,這行太不容易了,動了太多人的蛋糕。”
這句話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間激起千層浪。有人心疼他 “被資本針對”,有人罵他 “營銷套路玩得溜”,更多家長則慌了神——“孩子的志愿還沒報,張老師停播了怎么辦?”
而就在他哽咽的三天前,教育部剛剛啟動 “2025 高考護航行動”,明確將 “整治高價志愿咨詢”“打擊有害信息” 列為重點。一邊是家長們擠破頭搶他的萬元級服務,一邊是央媒的揭露與監管的收緊,張雪峰的 “報考帝國”,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
“張雪峰神話”的背后,是中國家庭對高考志愿的普遍焦慮。《中國家庭教育焦慮白皮書》數據顯示:高考前一個月,87%的家長日均搜索志愿填報信息超2小時,65%的直播觀眾會因網紅推薦臨時更改志愿方案。
張雪峰精準捕捉了這種焦慮。他常掛在嘴邊的 “選擇大于努力” 成為千萬家庭的信條。
2024年高考季,他僅用3小時就售出價值2億的志愿填報套餐,連2026年的名額都被搶購一空。
悲情氛圍尚未散去,6月6日高考前一天,他卻突然官宣:將在6月15日至30日連開15場直播連麥。
短短六天,劇情驚天逆轉。這位被稱為“升學教父”的男人,再次站在了流量風暴的中心。
張雪峰的停播與復播,堪稱一場精心設計的情感過山車。5月31日的含淚告別視頻,迅速引爆社交媒體——微博話題閱讀量單日破5億,抖音賬號漲粉超80萬。悲情英雄的形象在高考前夜的焦慮氛圍中被無限放大。
當公眾還在猜測他“動了誰的蛋糕”時,6月6日的復播宣言卻將情緒推向新高潮。這場反轉劇巧妙轉移了公眾視線:就在停播前,張雪峰團隊的高考預測卷被曝出錯題,負面輿情暗流涌動。
復播時機更是精準卡位高考節點。當1335萬考生結束考試,志愿填報的焦慮達到峰值,15場連麥直播如同15個精準投放的流量炸彈。從悲情退場到高調回歸,張雪峰團隊僅用六天就完成了一次教科書級的危機公關與流量收割。
二、張雪峰的商業模式:用 “焦慮” 造一把 “精準收割的刀”
張雪峰的走紅,始于他那句 “沒有不好的專業,只有不會選的人”。但真正讓他賺得盆滿缽滿的,是把 “不會選” 變成了一門生意。
他的核心邏輯很簡單:用免費內容制造焦慮,用付費服務解決焦慮。
在免費直播里,他會用極具沖擊力的語言拆解 “天坑專業”:
“新聞學?畢業即失業!”
“生化環材?進工廠都要排隊!”
“管理學?就是教你怎么當‘職場炮灰’!”
這些話像一把把刀,扎進家長們的心里 ——“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必須選個‘有前途’的專業!”
當家長們被焦慮沖昏頭腦時,張雪峰的付費服務就來了。他的公司 “峰學未來” 推出兩款核心產品:
12999 元的 “夢想卡”(選科指導 + 模擬方案 + 志愿填報);
18999 元的 “圓夢卡”(增加 “一對一專家咨詢”+“職業規劃”)。
這些服務的本質,是把志愿填報的 “信息差” 標準化、商品化 —— 你不需要自己查分數線、找就業數據,只要花錢,就能拿到一份 “量身定制” 的方案。
更關鍵的是,張雪峰把自己打造成了 “高考志愿的權威”。他說:“我幫你踩過的坑,比你走過的路還多。” 這句話擊中了家長們的痛點 —— 他們不懂教育,不懂專業,只能依賴 “專家”。于是,哪怕服務價格從幾千漲到幾萬,家長們還是愿意掏腰包:“為了孩子,值!”
三、張雪峰的業務規模:從 “志愿填報” 到 “教育全鏈條” 的吸金帝國
張雪峰的生意,遠比外界想象的大。
根據第三方數據,2024 年中國高考志愿填報市場的付費規模超過 10.2 億元,而 “峰學未來” 以萬元級別的高價服務搶占了近 30% 的頭部份額。
2025 年 3 月 31 日,“峰學未來” 開售 2025 年志愿填報服務,僅 20 分鐘,全國多數省份的名額就已售罄,3 小時內銷售額突破 2 億元 —— 這個數字,比很多二本院校的年度經費還高。
除了志愿填報,張雪峰的 “吸金版圖” 早已延伸到其他領域:
出版:推出《峰閱萬卷?高考預測卷》,2025 年 3 月底上架預售,4 月份僅抖音平臺銷售額就達 2500 萬 - 5000 萬元。盡管有家長反映 “題目出錯”“客服拒絕退貨”,但銷量依然不減。
直播帶貨:除了賣自己的預測卷,張雪峰還帶教育類產品(如學習機、輔導書),一條廣告報價高達 10 萬元,月直播打賞收入超 300 萬元。
文旅:成立 “峰旅科技”,推出 “高考研學游”,帶學生去清華、北大等名校參觀,主要圍繞教育和旅游的結合,通過研學旅行、旅行社服務和酒店管理,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旅游體驗。收費高達 5999 元 / 人,2024 年營收超 1 億元。
用張雪峰自己的話說:“我不是在做教育,是在做‘教育生態’。” 從高考前的選科指導,到高考后的志愿填報,再到大學后的職業規劃,甚至是文旅研學,他想把家長和學生的錢從高中賺到大學,從教育賺到旅游。
四、張雪峰還能持續多久?
當被問起 “張雪峰的模式能持續多久” 時,一位教育行業分析師給出了三個判斷:
首先,監管會越來越嚴。教育部已經明確,“高考志愿規劃師” 證書并不存在,任何機構不得以此為噱頭宣傳。張雪峰的 “萬元級服務” 和 “預測卷”,都可能因 “虛假宣傳”被重點關注。據說2025 年 6 月,已有家長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峰學未來” 的 “圓夢卡” 服務 “名不副實”(所謂的 “一對一專家” 其實是剛畢業的助理)。
其次,公眾認知會發生變化。隨著信息的普及,家長們不再盲目相信 “專家”。有家長說:“我花了 12999 元買‘夢想卡’,結果拿到的方案和我自己查的差不多。”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志愿填報的核心是 “適合孩子”,而不是 “跟著張雪峰選”。
最后,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其他報考機構正在崛起,比如 “升學 e 網通” 推出 “999 元志愿填報服務”,“新東方” 也進軍志愿填報領域,推出 “專業測評 + 志愿方案” 套餐。張雪峰的 “高價優勢” 正在消失,而他的 “個人 IP” 也無法覆蓋所有家長的需求。
當 “焦慮” 不再值錢
張雪峰的成功,本質上是抓住了 “家長對教育信息的渴望” 和 “對孩子未來的焦慮”。但當監管收緊、公眾認知變化、競爭加劇時,他的 “報考帝國” 必然會遇到天花板。
當家長們不再為 “信息差” 買單,當監管不再容忍 “高價騙局”,當張雪峰的 “吸金版圖” 遇到了天花板,他的 “報考帝國”,終究會成為過去時。
就像一位家長說的:“我們需要的是‘專業的志愿指導’,而不是‘張雪峰的簽名’。” 當 “焦慮” 不再值錢,張雪峰的故事,或許會成為中國教育市場的一個 “標本”—— 一個關于 “如何用信息差收割焦慮” 的標本。
而我們,需要從這個標本中吸取教訓:教育的本質是 “育人”,而不是 “賺錢”。當志愿填報變成 “高價游戲”,當 “專家” 變成 “商人”,受傷的,終究是那些渴望改變命運的孩子。
或許,考生真正需要的不是另一個“人生導師”,而是打破信息特權的平等通道。畢竟,高考志愿終究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不是任何人的生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