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淼
我有一個習慣,堅持了很多年,就是每天晚飯后步行一個小時。
最初開始步行時,只是為了鍛煉身體,而且還隔三差五的,經常中斷。對于我來說,這個習慣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與村上春樹說過的一句話不無關系。話說村上春樹成為一名職業作家之后,因長期靜坐對身體不利,他便選擇跑步或步行作為自己鍛煉身體的方式。為了堅持下去,村上春樹告訴自己,他的一天只有二十三個小時,因為有一個小時留給了跑步或步行,雷打不動。所以,每當我感覺懶散的時候,我總會拿村上春樹的話來提醒自己,這一招也果然管用,我后來不僅養成了步行的習慣,還時時感受到時間的緊迫性。
漸漸地,步行在我的生活中遠不止步行那么簡單了,它變成了一種樂趣,抑或變成了一種獨立思考的方式。總之,步行成為我日常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哪一天不步行一小時,我便感覺少了一點什么。
步行雖然是一種有意志的行為,卻可以讓人在工作與休閑、存在與作為之間取得一種微妙的平衡:緩解疲勞的情緒,放松繃緊的神經,步行以一種最原始的身體移動的方式,有效地將心理、生理與現實的世界融于一體,讓一個人的身心進入理想的狀態。
我平常在鄰近的公園里步行,除了隨手拍拍路邊的風景、偶爾與路人閑聊幾句之外,還有一個讓我樂而不疲的興趣,就是擼狗與擼貓。我在公園里總會遇到兩只胖乎乎的柯基,它們分屬兩個家庭,一個白底黑花,叫“黑豆”,一個黃白相間,叫“無敵”。每次遇見它們,我總是忍不住與它們嬉戲一會兒,而它們也像遇到故人,一直黏著我不放,把像皮球一樣又圓又軟的肚子向我敞開,任我撫摸……我享受這一刻的溫情,尤其是在情緒低落之時,這種撫摸帶有很強的治愈感,能夠化解內心的煩惱,讓我體驗到靈魂的愉悅。
步行同時又與思維密不可分。一個人在步行時不僅僅是在運動自己的雙腿,大腦也常常參與其中:步行時的移動能夠激發出思想的節奏,路上的風景也會刺激思緒的飄逸與靈動。毫無疑問,步行固然是一種生理性的運動,卻可以孕育出思想、經驗和領悟——事實上,我的許多寫作計劃和創作構想,恰恰就是在步行中慢慢形成的。我的身體在運動,我的思想同樣在運動,誠如盧梭所言,在一種狀態下,靈魂可以獲得足夠踏實的依靠,可以完全地放松休息,并凝聚起全部的生命氣息……我覺得,步行,即庶幾接近這種狀態。
美國作家麗貝卡·索爾尼曾經這樣說道:“生命的組成,除正經事以外,還包括不可預期的許多小事;而這些不可算計的部分才會賦予生命價值。”她的言外之意是,一個人的一生并沒有太多的宏大敘事,反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日常瑣屑,構成了人生的重點。人這一輩子,除了做一些必要的正經事之外,還值得重視的,是一些微小的幸福體驗:比如散步,比如閑逛,比如冥思,比如發呆……這些看似無所事事、且毫無意義的瞬間,卻足以讓人感受到身心合一的飽滿,自然也更加接近生活的本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