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和不可避免地需要解決生活方式問題
這份報告指出,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組成部分。然而,迄今為止,科學文獻和政策方法中對生活方式變化在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C以內(即《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方面可能發揮的作用,研究和討論還十分有限。本報告的研究旨在填補這一空白,并提出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實現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具體目標和可量化的益處。分析結果令人震驚,顯示在某些情況下,到2050年,需要將當前的生活方式強度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超過80%。這不僅對工業化國家至關重要;一些正在工業化的國家也需要從目前的人均排放水平減少——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這些國家的大部分人口的基本需求尚未得到滿足。然而,正如報告中所指出的,存在明確的機會。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關于全球變暖1.5°C的特別報告強調,為了實現1.5°C的目標,必須緊急且大幅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IPCC 2018)。目前,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技術上,盡管行為改變和系統性基礎設施的變革同樣重要(Creutzig等,2016;Akenji和Chen,2016)。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IPCC AR5)指出,行為、生活方式和文化,包括消費模式和飲食習慣,對溫室氣體排放有顯著影響(IPCC 2014a)。轉向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在消費領域產生較快的影響,尤其是在那些尚未被現有基礎設施鎖定的領域(例如,Lettenmeier、Laakso和Toivio,2017)。要全面理解這一點,需要考慮家庭行動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在影響,而這一領域的研究在科學文獻中仍顯不足。編譯 陳講運
本研究旨在分析生活方式對溫室氣體排放及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報告在解讀分析結果時,提出了實現可持續社會的途徑,包括通過減少個人碳足跡來達到《巴黎協定》中設定的1.5°C的氣候目標。研究聚焦于芬蘭和日本這兩個發達國家,以及巴西、中國和印度等更廣泛的全球背景,揭示了家庭生活方式的碳足跡模式和特征,這些特征基于實際消費量及其產生的碳排放。通過對比當前水平與未來限制(如1.5度的《巴黎協定》目標),報告指出了長期生活方式變化的潛在機會,以及不同國家之間的差距和熱點區域。
掃碼或加微583769685索取報告全文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文章多來源于公開媒體內容,整理、翻譯、編輯而成,僅供讀者參考。文中的觀點和內容不具有任何指導作用,對讀者不構成任何項目建議或承諾!如果本文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加微583769685聯系,將及時處理。
1、
2、
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