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有一條看不見的戰線與前線廝殺同樣慘烈 —— 物資補給線。當美軍的炮彈在臨津江面上炸起沖天水柱時,40 名志愿軍戰士扛著彈藥箱蹚過刺骨的
江;當敵軍特務的電臺還在發送假情報時,志愿軍保衛部已經用繳獲的設備 “釣” 來了敵人的過冬物資。這些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的身影,用生命詮釋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的古老真理。
臨津江的生死速遞
1951 年 8 月的天德山陣地,3 營戰士的槍管已經發燙,手榴彈箱見了底。美軍第 3 師的坦克正轟鳴著沖上來,陣地上的石頭都被炮火削去了一層。“彈藥!我們需要彈藥!” 電話里傳來 3 營教導員羅朝宗嘶啞的聲音,團后勤處的空氣瞬間凝固。
姜副連長和張必壽帶著 40 名警衛排戰士,扛起彈藥箱就沖進了炮火。通往天德山的公路橋早已被炸成碎片,臨津江的江水在八月的秋夜里冰冷刺骨。“蹚過去!” 張必壽第一個跳進江里,水深及腰,冰冷的江水瞬間浸透了棉衣,戰士們扛著三十公斤重的彈藥箱,在齊腰深的江水中艱難前行。
美軍的炮彈像瘋了一樣砸向江面,第二組過江時,兩枚炮彈在附近爆炸,姜副連長的腿被彈片劃開一道大口子,鮮血在江水中暈開。“別管我!送彈藥要緊!” 他推開前來攙扶的戰士,拖著傷腿繼續向前。當戰士們終于爬上岸時,每個人的嘴唇都凍得發紫,棉衣凍成了硬殼,卻沒有一個人掉隊。
通往陣地的山路成了死亡地帶。美軍飛機投下的照明彈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晝,炮彈在身邊炸開,泥土濺了滿身。張必壽的右耳被震得出血,他抹了把臉上的塵土,高喊著 “沖上去”,帶領戰士們沿著彈坑翻滾前進。當第一箱彈藥被送到 3 營戰士手中時,正在用石頭砸敵人的戰士們瞬間紅了眼 —— 這些帶著體溫的彈藥,是戰友們用命換來的。
這場持續了五個小時的補給戰,最終讓天德山陣地得以保全。當師司令部的表彰通報下來時,張必壽撫摸著二等功獎章,耳邊還響著臨津江的爆炸聲:“不是我厲害,是江水凍不死咱志愿軍的骨頭。”
電臺里的 “釣魚” 游戲
1952 年冬天來臨前,9 兵團保衛部的戰士們正圍著一臺繳獲的美軍電臺發愁。半個月前,他們在熊灘面螢德山抓獲了一支美軍空降特務組,繳獲的密碼本和電臺成了寶貝。“能不能讓敵人給咱們送點過冬的棉衣?” 有人開玩笑說,沒想到這個想法真的成了現實。
報務員小李按照特務的口吻發去電報:“已安全降落,急需補給。” 三天后,美軍的運輸機果然出現在指定空域,可惜物資投到了一片剛被野火燒過的山坡上。“就說大電臺壞了,只能用小電臺,電池快沒了。” 保衛部的參謀們合計著,又發了一封電報。
這次敵人沒起疑心,空投的物資里不僅有電池,還有幾箱罐頭和藥品。最讓人興奮的是 12 月初的那三天空投 —— 四桶棉衣、糧食和手搖發電機穩穩地落在了志愿軍的陣地后面。當戰士們穿上繳獲的美軍棉衣時,誰也想不到這些物資竟來自敵人的 “慷慨”。
“他們以為在養特務,其實是在給咱們送補給。” 保衛部部長笑著說。這場持續了兩個多月的 “釣魚” 行動,不僅解決了部分過冬物資,更摸清了美軍特務的活動規律,為后續清剿行動提供了關鍵情報。
沒有硝煙的戰場
在朝鮮戰場,前后方的界限早已被炮火模糊。美韓特務機關像毒蜘蛛一樣散布在后方,他們在公路上埋子母彈,給敵機指示轟炸目標,甚至偽裝成朝鮮老鄉給志愿軍送有毒的食物。20 軍后勤部長就是在夜間乘車時,被路邊的子母彈炸傷犧牲的。
志愿軍保衛部門的戰士們既要當偵探,又要做戰士。他們和朝鮮地方政府合作,挨家挨戶走訪,用親情感化被脅迫的老鄉,同時組織小分隊深入山林清剿武裝土匪。有一次,特務在水源地投毒,保衛部的戰士們硬是背著水桶,從幾里外的山泉往陣地送水,保障了全團的飲水安全。
心理戰的較量同樣激烈。美軍的飛機天天撒傳單,說 “志愿軍快沒彈藥了”“回家吧”。保衛部的戰士們就組織大家學習,把傳單收集起來當卷煙紙,“敵人的紙,正好卷咱們的勝利煙”。這種樂觀的精神,成了抵御心理攻勢的最有力武器。
最可愛的人
無論是扛著彈藥箱蹚過冰水的張必壽,還是坐在電臺前與敵人斗智的小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 志愿軍后勤戰士。在長津湖,他們冒著零下四十度的嚴寒,把凍土豆一個個塞進戰士的口袋;在上甘嶺,他們頂著炮火,把蘋果送到坑道里的戰友手中。
這些默默無聞的身影,用肩膀扛起了戰爭的重量。當 3 營的戰士用送來的反坦克手雷炸毀美軍坦克時,當穿著 “敵人送的棉衣” 的哨兵在陣地上站崗時,他們都知道:這條用生命守護的補給線,不僅輸送著彈藥和糧食,更輸送著勝利的希望。
如今,臨津江的水早已平靜,天德山的陣地長滿了青草。但那些在炮火中奔跑的身影,永遠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他們用行動證明,戰爭的勝利不僅需要前線的英勇拼殺,更需要后方的默默堅守。這些最可愛的人,無論是握著槍還是扛著彈藥箱,都在用生命守護著同一個信念 —— 保家衛國,寸土不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