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首腦機關及其駐地,歷來是敵方轟炸和射擊的重要目標。
戰時的首都,最高統帥蔣介石與其他中央要員,均已飛離南京。首都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便成為這里的最高指揮官。
唐公館位于鼓樓北面的百子亭巷內,緊靠著名的風景區玄武湖,距離南京衛戍司令部所在地鐵道部不算遠,同在以鼓樓為中心,向北幅射出來的干道旁邊。
唐生智素有在自己公館內辦公的習慣,因此,衛戍司令部的一些主要參謀人員,也跟隨他在公館內的辦公室辦公。院子里雖然筑有防空洞,但它只能作為緊急避難之用,而不能長久地在里面辦公和生活。唐生智和他身邊的參謀人員,在工作緊張的時候,即使響起了警報和炸彈的轟鳴,也懶得躲進防空洞。
在蔣介石秘密離開南京的當天——12月7日,唐公館便成為日機集中轟炸的目標。
這天,天剛蒙蒙亮,可能蔣介石乘坐的美齡號專機還飛行在皖贛上空,大隊日機已經伴隨著沉悶的嗡嗡聲,撲向南京。
飛機在唐公館上空盤旋、俯沖。
炸彈在唐公館四周爆炸。玄武門旁邊高大城墻上的垛口也被炸壞幾處。中央路上的商店和居民住宅,燃起了一片大火。
布防在唐公館附近的高射炮,用密集的炮火,向敵機射擊。炮手們在彈雨、火海中,英勇奮戰。
響亮的炸彈爆炸聲和深沉的高射炮聲,交織成一篇戰斗的交響樂。激越中含著悲愴,高昂中伴著沉重。
突然,唐公館辦公室外一聲巨響,轟隆一聲,參謀們身旁的墻壁被炸塌一片,硝煙和塵土布滿室內。
室內所有的人員,都已習慣戰爭生活,他們并未因此驚慌,只是把房間打掃了一下,重新投入緊張的指揮之中。
唐生智從內廳走過來看了看,表情異常平靜。他沒有下令讓參謀們撤退。
第二天子夜,除了郊外的槍炮聲外,城市已經安靜下來。市民們在飽受了白天的驚慌和恐懼之后,疲倦地進入夢鄉。
忽然全城響起了刺耳的警報尖叫聲。戰時的警報,總是令人心驚膽戰,因為人們無法從警報聲中判斷敵機數量的多少、轟炸地點以及將要破壞的程度。
唐公館又一次遭到猛烈的轟炸。公館內門窗的玻璃被震得粉碎,辦公桌上的物品在空中亂飛。
幾架敵機仍然不斷地在唐公館的上空盤旋。
“報告司令長官,我們的辦公地點可能已被日機發覺。”參謀科長譚道平根據這兩天的空襲情況,作出了這樣的判斷。
“我不能為日本的幾顆炸彈搬出這屋子。”唐生智冷靜地回答。他來回踱了幾步,看看辦公室內一片狼藉的景象,又補充說:
“你們如果覺得這里辦公不適合,可以搬到鐵道部地下室去。我不能離開這里,羅(卓英)、劉(興)兩位副長官和我就留在此地好了。”
當敵機遁去的時候,遠處的天邊已經露出了白色的光亮,隱隱的槍炮聲也暫時停息。
天亮以后,唐生智手下的參謀們便奉命遷移到衛戍司令長官部地下室去辦公。唐生智本人則在他的百子亭寓所中,一直堅持到撤退。
人們對于唐生智的指揮才能,可以有不同的評價;他那偏執的性格,也許過于古怪。但是,他臨危不懼的精神,歷史應該公正地予以肯定。
光華門威武不屈
位于南京城東南角的光華門,是首都保衛戰中又一處激烈爭奪的戰場。
光華門是一座古老的城樓,剛建成時叫正陽門,位于明代皇城外一條寬闊御道的盡頭,和古皇宮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同在一條筆直的中軸線上。在門樓和城墻的外側,有一條人工開鑿的護城河。
明故宮已經蕩然無存,光華門卻依舊高高聳立。
古老的城樓,正在接受一場現代化戰爭的挑戰。城門外拉起了一道道鐵絲網,城墻垛上架起了機槍,城門內則堆滿了沙袋。荷槍實彈的士兵們,正嚴陣以待。
光華門是南京守軍東線陣地與南線陣地的結合部。擔負東線作戰的教導總隊和擔負南線作戰的第八十七師、八十八師,以及機動作戰的第一五六師、憲兵部隊,都參加了這里的戰斗。
敵人自淳化通向光華門的公路蜂擁而至。指揮官是第九師團下屬的第十八旅團長井出宣時。
12月8日晚,日軍利用淳化守軍第五十一師轉移陣地,第八十七師尚未接防的空隙,于一夜之間,將沿公路線上的高橋門、七橋甕、中和橋等地全部占領。9日拂曉,前鋒部隊已經到達光華門外護城河的南岸。
黎明中,一群配屬步兵的敵機,已飛臨光華門城樓,盤旋偵察,俯沖掃射。炸彈在護城河中濺起了高高的水柱,機槍子彈在古城墻上擊起了陣陣塵土,留下了無數個彈痕。
“轟、轟!”兩顆從高橋門打來的炮彈,把城門打穿了兩個洞穴。
100余名日軍,象蛇蝎一樣,從泥沙隙孔中爬進了城門。他們從洞穴中向城內開槍,扔手榴彈。
守城官兵嚴陣以待,與鉆進城門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強盜們被一一消滅在泥沙之中。
破了的洞穴,隨即被用泥土補上。這泥土中也攪拌著雙方士兵的血。
修補好的城門,很快又被打穿。
破與堵,是一種力的較量。
從大校場開出的坦克,不斷向城樓發起沖擊。中國兵的步槍子彈,只能在它厚厚的鐵甲上面當啷作響,仿佛用石子擲到烏龜殼上一樣。還是衛戍總部調來了4門小鋼炮,才壓制住敵人坦克的猛攻。
日軍使用了最猛烈的火力來封鎖城樓。城樓上的士兵只要一露頭,馬上就會有子彈飛來。多少中國士兵傷亡在高高的
古城墻上。但是戰斗不能不露頭,中國士兵頑強的抵抗一刻也沒有停止。
第八十八師的一個營,在這一天中有300名官兵陣亡在光華門城頭。有一個連隊,連長犧牲了,代理連長指揮戰斗;代理連長又犧牲了,排長黃自強挺身而出,繼續指揮。當黃排長奉命率部撤出戰斗的時候,全連只剩下了18個人。士兵們打紅了眼,仇恨滿腔,沒有一個人愿意離開陣地。他們要和犧牲的戰友們死在一起。
傍晚時分,在落日的余暉中,奉命前來增援的憲兵部隊組織了一次猛烈的火力攻擊。
“每挺機槍必須打滿三夾子彈,其他弟兄投手榴彈,狠狠地打!”排長向鴻遠下令。
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要露出身體射擊投彈,必須有無畏的勇氣和付出血的代價。
憲兵們立即占領攻擊位置,呼喊著口號,向敵人開起火來。
一時間,6挺機槍同時噴射出條條火龍,手榴彈如雨點般投下,把準備攻城的日軍打得稀里嘩啦。
日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兩名日軍傳令兵,騎自行車疾駛來到陣地。敵人的指揮官命令退卻了。
日本的資料文件,對12月9日光華門戰斗,作了這樣的記錄:
9日晨5時半,到達了南京城光華門正面墻腳下的脅坂部隊,與城墻上的敵軍持續進行了極為凄慘壯烈的肉搏戰。
敵人得知我軍突入城門,從城墻上大量地投下手榴彈,門內附近的住屋里也配置了機關槍,并猛烈地向我射擊,城門內北側的道路上,配置了反坦克炮,向著城門平射,所以我將士接連不斷地傷亡,戰況愈益慘烈。
到下午5時,伊藤部隊的山際少尉、葛野中尉所率部隊,在光華門外,經過數十次戰斗,兵力大減,只剩下了預備隊的一部分,總共才70名。
這一天,在城門的東邊,還發生了一件中國士兵前仆后繼火燒面粉廠的英勇事跡。
激戰中,一名中國指揮官突然發現在光華門城樓的東側百余米的地方,有一座木質結構的小面粉廠。它離城墻不到10米遠,樓頂卻比城墻要高出1米多。如果敵人發現了這個制高點,并派兵占領,就會對城垣的守衛造成巨大的威脅。到那時,處于居高臨下地位的,將不再是中國一方。
指揮官嚇出了一身冷汗。他深知在戰場上制高點的重要。誰控制它,誰就會占絕對的優勢,就會造成敵方大量的傷亡。現在小面粉廠的存在,將會吞噬眾多中國士兵的生命,并直接威脅南京的存亡。他慶幸敵人還未發現和占領它。
“必須立即派人把它燒掉!”指揮官心中暗暗拿定主意。但是,怎么執行這個任務呢?城墻外面是敵人火力直接封鎖的地方,誰要是從城墻上下去執行放火的任務,就無異于把自己暴露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之中。
戰場上是不能害怕犧牲的。
指揮官終于決定把這個打算告訴士兵們。他說:
“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任務,但是它關系到我們陣地的得失,一定要有人去完成。愿意當敢死隊員的,站出來!”
指揮官話音剛落,就有10多名士兵從隊伍中站出來,愿意舍身去燒毀這個目標。
他們的臉上都呈現出一種剛毅的表情。他們決心用自己的犧牲,去保全戰友們的生命,保衛光華門陣地。
“你們立下遺囑,你們的家屬將永遠得到國家的照顧。”指揮官和他們一一握手,眼睛里含著淚花。
敢死隊員們按照報名的先后,排成一隊,每人都帶上稻草、火柴。
第一名士兵的身上攜好了繩子,戰友們從城垛上把他慢慢放下去。可是,剛放到1米左右,就被敵人發覺。他犧牲了。
“我是第二名,讓我去!”第二位士兵勇敢地站出來,去繼續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這一次,他的戰友加快了從城垛上放繩子的速度,很快就放出了一半的距離。眼看就要落到地面了,但是,又一顆罪惡的子彈飛來,他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戰士們并未因此退縮。第三名敢死隊員立即站了出來,并說:
“現在輪到我了,但不能再用老辦法,而且需要換一個城垛。”
他把繩子牢牢地系在自己腰間,事先放好一段相當于城墻高度2/3的距離,一下子猛跳下去。接著,城墻上的戰友又迅速地把他放到地面。
這一招果然獲得了成功。敵人沒有估計到放人垛口會發生變化,等到他們發現有人縫下的時候,那名機智勇敢的士兵已經將要接近地面。
幾聲遲發的槍聲,如同慶祝中國戰士落地成功的鞭炮,對于縋城而出的中國敢死隊員來說,危險仍然是巨大的。
敵人的機槍如雨點般地射來。只見他時而匍匐前進,時而跳躍奔跑,很快便進入面粉廠里面。
敵人這才醒悟過來。他們立即組織大隊人馬從橋上沖殺過來,企圖搶占面粉廠這個制高點。可是,遲了!熊熊的大火,已經從面粉廠的底層燃起,濃煙直沖云霄。那名勇敢的士兵,也在勝利完成任務之后,趁著濃煙烈火的掩蔽,安全地回到了城頭上。
當大群敵人不顧傷亡,艱難地沖到面粉廠面前時,只聽得“轟隆”一聲巨響,那高高的樓房在烈火中坍塌了下來。
敵人發出了深深的哀嘆。
城樓上一片歡呼。
12月10日傍晚,經過兩天猛烈戰斗的光華門,出現了短暫的平靜。
一批批蜂擁攻城的日軍,被殲滅在城外的空地上。他們的前鋒部隊,被壓制在光華門外的通光營房中,不能靠近光華門。
城樓上的中國士兵,在兩天的血戰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們需要休息、調整和補充彈藥。明天的戰斗將會更激烈。
“砰,砰!”突然從城墻下面響起兩聲冷槍。
城墻上一名哨兵應聲倒下。哨兵用自己的生命報告了敵情。
城樓上馬上緊張起來,迅速偵察敵人的位置。可是,附近的城墻根,看不到一個日本兵。
敵人究竟躲在哪里?中國官兵大惑不解。
“噠噠噠噠······”。正當守軍苦苦搜索敵蹤的時候,冷不防又飛來一串機槍子彈。幸好大家有了準備,沒有發生傷亡。
敵人的騷擾,暴露了自己。中國士兵從城墻上發現,放槍的日軍都躲在城門洞圈里,他們迅速擲下一批手榴彈。可是,由于城樓太寬,它下面的城門洞圈也特別深,單靠從上面垂直扔下手榴彈,解決不了洞圈里面的敵人。
手榴彈爆炸后的塵煙還沒有散盡,城門洞圈里便又繼續有子彈射出來。
城墻上的守軍是廣東部隊第一五六師。他們為了消滅這批綣縮在洞圈里的日軍,消除明天戰斗中的隱患,組織了一支數十人的敢死隊。
深夜,寒風凜冽,清冷的月光,透過稀疏的云層,照射到古老的光華門城樓上,那古典式的城樓與鋸齒式的城垛,在朦朧的月色中,顯得愈加雄偉和壯觀。
城墻上,數十名敢死隊員,攜帶著手榴彈和汽油,正同戰友們作最后的告別。
一位長官嚴肅而又親切地檢查每個敢死隊員的裝束,幫他們系緊手榴彈帶和腰帶。
“弟兄們,辛苦你們了!一定要把洞圈里的敵人消滅光,祝你們一帆風順,等著你們勝利歸來!”長官壓低了聲音說。
“長官放心,不完成任務決不歸隊!”領隊的敢死隊員代表大家說。
在淡淡的月光下,他們顯得更加英武、威嚴。
一根繩索從城墻上垂下。勇士們敏捷地縋懸出城。他們肩負著民族和人民的重托,去完成消滅敵人的神圣使命。
“轟、轟!”
當十幾名躲藏在城門洞圈里的日軍發現有人從天而降的時候,兩顆手榴彈已經在他們身邊炸開。
緊接著,中國士兵又將大瓶汽油扔進洞圈。頃刻間,洞圈里燃起熊熊烈火。大火中又不斷夾著手榴彈的爆炸聲。
日本兵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暈頭轉向,嗷嗷直叫。他們的反擊,只有零零落落的幾聲槍聲。這些窮兇極惡的侵略強盜,全部葬身火海。
光華門城下的戰斗,驚動了盤踞在附近通光營房的日軍,他們喊叫著沖出營房,企圖前來救援。
密集的槍聲,在寂靜的夜晚,更加清脆、響亮。
中國的敢死隊員們,在消滅了城墻洞圈里的敵人后,并沒有系繩攀上城墻,而是迎著前來救援的日軍猛沖過去。他們都已抱定了必死的決心,向中和橋、秦淮河的方向沖擊。
風蕭蕭兮秦淮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這些年輕的中國士兵,視死如歸,像猛虎下山一樣,打得敵人死傷狼藉。可是,他們自己也付出了最寶貴的生命,他們全部在光華門外倒下。
高大的光華門城樓,就是他們的墓碑。
緩緩流動的秦淮河水,為他們悲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