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年8月,蕭克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0師副師長。
剛滿30歲的他,是八路軍中最年輕的師長。
然而,這位資歷如此深的將軍,居然在建國之后只授了上將軍銜。
而當時在他之后的5位八路軍師長,都是元帥軍銜。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年少有為的蕭克
1907年,蕭克出生于湖南省嘉禾縣。
他的父親不僅是晚清秀才,而且家中還有幾畝田地。
母親也是大家閨秀,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當中,他的童年自然能夠過上吃飽穿暖的生活。
蕭克繼承了父親聰明好學的性格,小時候就喜好詩書,并寫得一手好字,他立志長大之后要干一番事業。
在他青少年時期,正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改變的時候,晚清被推翻,北洋當局者開始統治全國。
在那個時代,很多大地主和資本家不斷剝削著底層老百姓,人民苦不堪言。
蕭克的哥哥是一個熱血青年,經常發表各種抨擊反動勢力的文章。
因此遭到了反動勢力的仇恨,并因此被抓走毒打致死。哥哥的死,令蕭家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
剛剛成年的蕭克這才意識到,僅僅靠筆桿子是無法拯救國家的。
于是他毅然投筆從戎,于1926年來到廣州,準備去黃埔軍校報到。
從黃埔軍校畢業后,他被分到了葉挺的部隊當中。
蕭克原以為自己即將大展宏圖,然而四一二事件的發生,讓他看清了蔣介石的嘴臉。
于是他秘密和我黨人員接洽,并轉投入我黨的麾下。
南昌起義之后,蕭克所在部隊受到了蔣介石集團的圍堵,他不得不死里逃生,回到湖南躲避。
在朋友的幫助下,蕭克重新找到組織,并跟隨朱老總和陳老總發起了湘南起義。
然而這次起義還是以失敗告終,他不得不跟隨朱老總去井岡山與毛偉人會師。
在井岡山根據地,蕭克跟隨朱老總和毛偉人開始了新的人生,并聽從組織的指揮,帶領著很多戰士與蔣介石集團進行了頑強的斗爭。
1932年,25歲的蕭克就榮升為紅軍第8軍的軍長。
赫赫軍功的蕭克
1934年,蕭克根據上級指示,率領著部下在黃沙地區與蔣介石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他仔細揣摩敵機的動向,便心生一計,讓部下在陣地上架起了白布,成功迷惑和誘導了敵機,朝著自己人開火。
在這場戰斗當中,蕭克率領部下突圍,并最終殲滅了1000多名敵人,讓敵人的第五次“圍剿”徹底失敗。
消息傳到延安,毛偉人還為此夸獎了蕭克。
然而,不久后由于博古李德的瞎指揮,紅軍損失了幾萬人。
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黨中央下令讓紅軍進行“長征”,以實現戰略轉移。
8月份,27歲的蕭克被任命為紅軍第六軍團的團長,并率領紅軍第六軍團先行啟程,為大隊伍開路。
為了擺脫敵人的空襲,一路上蕭克想出了各種主意。
比如他命令所有的戰士將草帽扔到路邊,以防止被敵人偵察機發現,也有意給后面的蔣介石追兵們埋雷。
果然,當蕭克部隊前行不久,蔣介石第17軍的旅團便在路邊發現了一大堆草帽。
此時他們已經被頭頂的太陽曬得汗流浹背,草帽對他們來說,簡直如獲珍寶。
他們一個個爭搶著草帽,并戴在頭上前行,不久之后便遭遇了自家轟炸機的狂轟濫炸。
不得不說蕭克的計策,成功地吸引敵人上套,并讓他們吃盡了苦頭,為掩護大部隊出了一份力。
來到10月下旬,蕭克率領的部隊已經先行了2500多公里,此時紅軍大部隊才長征到第8天。
進入到12月,蕭克跟隨著賀老總,成功地攻克了湖南的慈利縣城。
并在這里,蕭克遇到了自己未來的夫人蹇先佛,他們的兒子蕭星華,后來也子承父業,成為我軍的一名少將。
1936年,蕭克已經成為了紅二軍的副總指揮,是整支隊伍里最年輕的將領,受到了組織上器重。
因他在長征中率領部下為大部隊掩護所做出的成績,他又在10月份的時候被任命為31軍的軍長。
蕭克年輕有為,在30歲之前,就已經擔任過紅軍的重要職務,受到黨內很多老同志們的青睞。
抗戰爆發之后,他又馬不停蹄地跟隨120師師長賀老總,與日寇展開了戰斗。
他總是沖在最前方,因此創下了不少赫赫戰功,在解放戰爭時期,他也一直屢創佳績。
盡管蕭克參與了很多重要的戰斗,但他的角色,要么是帶領部隊沖鋒陷陣,要么就是給幾名主帥擔任副手,并沒有獨自一人指揮過大戰役。
這也使得他后來并沒有入選建國元帥的名單上。
其他五位師長分別是八路軍第115師師長林彪、第115師副師長聶榮臻。
129師師長劉伯承、第129師副師長徐向前、第120師師長賀龍。
很多戰友們都知道他輝煌的戰績,紛紛表示要向上級請示,然而淡泊名利的蕭克,卻拒絕了戰友們的好意。
并表示自己在戰場上拼殺,能活下來已經不錯了。
文學才華的蕭克
蕭克不僅在戰場上立下了不俗的功績,而且在行軍打仗的途中,還不忘看書讀報。
甚至還經常寫文章,發表在我黨的報紙上,讓軍中的將士們無不感嘆。
愛書的蕭克,即使每天忙得不可開支,卻依然要擠出時間來閱讀文學著作。
他非常喜歡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并且經常帶在身邊,不想這本書被戰友弄丟了,讓他很是心痛。
長期的軍旅生活,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1937年初,他便萌生了要寫作一本以自己戰斗經歷為藍本,歌頌紅軍的小說。
他構思之下,決定根據自己在1934年奉命率紅軍17師北上去保衛南潯鐵路的往事來寫作。
當時,由于戰事非常緊張,蕭克不僅要上陣作戰,而且還要寫作小說。
他只能利用零碎的時間來創作,有時候經常在深夜挑燈夜戰,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寫完了這部小說,取名《羅霄軍》。
毛偉人聽說蕭克在前線打仗創作兩不誤,寫出了一本長篇小說,頓時他非常激動。
在1944年蕭克來延安學習時,毛偉人親自接見了他,并當面夸獎他,并要求蕭克將小說底稿送給他看,蕭克則自謙自己不過是照著蘇聯小說東施效顰而已。
建國后,有出版社找到蕭克,希望出版他的《羅霄軍》,蕭克則認為還需要修改,此事就一直擱淺了。
后來,在70年代,他不得不選擇將手寫稿銷毀。
1985年底,退休后的蕭克才想起當年創作的小說,盡管手寫稿在特殊年代銷毀了,但蕭克還記得其中的情節。
于是他開始一邊回憶一邊重新創作,并不顧自己七十歲高齡重走了羅霄山,只為回顧50年前的戰斗體驗。
1988年初,蕭克終于將自己當年的經歷,重新寫成了25萬字的《浴血羅霞》,并順利在建軍節前夕出版,引起了文壇的轟動。
1991年,這部小說榮獲了茅盾文學獎,蕭克也以八旬高齡加入了中國作協。
2008年,蕭克將軍駕鶴西去,享年101歲。
結語
蕭克將軍雖然沒能成為元帥,但他卻用一生詮釋了忠黨愛國的精神,為民族的解放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被后世永遠懷念和傳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