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都說“熱在三伏”,那種熱、黏、悶的感受簡直就是一種煎熬。入伏之后,地表每天吸收的熱量要比散發的熱量多,因此會有一天比一天熱的感覺。同時,盛夏雨水較多,導致空氣濕度增大。水的熱容量要比空氣大得多,這是伏天悶熱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時候,天氣預報的溫度并不是很高,然而我們卻感到非常悶熱,這是濕度在其中搗的“鬼”!一般來說,氣象部門預報的溫度是排除了各種干擾之后的氣溫度,即自然狀態下的空氣溫度。而我們所感受到的溫度,則是通過皮膚與外界環境接觸時感受到的體感溫度,容易受到溫度、濕度、風速和太陽輻射等因素的影響。
為什么高濕度會影響人們的舒適體驗呢?有人把酷暑難耐比喻為“桑拿天 ”,說的就是空氣濕度過高。在這樣的空氣環境中,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已接近飽和,因此基本上沒有能力再去吸收汗水蒸發的水蒸氣了。這樣就會使汗水持續積聚在皮膚上,造成人體溫度不斷上升,讓人感到暑熱難熬。
研究表明,當空氣的相對濕度為50%~60%時,人體感覺最為舒適。當濕度過大時,人體中的松果激素量也較大,使得體內甲狀腺素及腎上腺素的濃度相對降低,因此就會感到無精打采、萎靡不振。(文內配圖均已獲得圖蟲創意授權)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2025.7A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