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里的風波,這次真不是小事。
最近,如果你留意體制內動態,“飯局”這個詞的熱度恐怕不比任何經濟指標低。河南、四川、湖北、云南……多個省份密集召開重要會議,主題高度一致:集中力量,向違規吃喝“亮劍”!河南省委書記強調要“露頭就打、反復敲打、人人喊打”,湖北喊出“零容忍、動真格,出重拳、擊要害”,安徽要求“動真格、抓現行、抓典型、抓通報”,云南則聚焦“違規飲酒”。這份決心和力度,傳遞的信號遠超整頓作風本身。
為什么“吃喝”突然成了風暴眼?幾樁“喝死人”的案件,成了撕開蓋子的導火索。
中央層面工作專班和中央紀委辦公廳在短時間內連續公開通報了三起性質惡劣、后果嚴重的典型案件:
河南羅山案(3月22日):信陽市羅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獻林,在中央部署開展學習教育期間,違規組織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包括他自己在內,縣法院院長張景星(注:此處修正原文可能的筆誤,應為準確姓名)、縣住建局長汪海洋、縣發改委副主任段巍巍、縣糧食局長夏宇等5人參與。席間,他們共飲用4瓶白酒。令人震驚的是,縣法院院長張景星在當日下午就因飲酒過量不幸身亡。
湖北黃梅案(4月5日):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發生的事件更具“跨地域”色彩。時任成都市金牛區副區長張建利用清明假期返鄉祭祖之際,本該是私人行程。然而,其轄區內的企業——中鐵二局房地產集團,違規為他組織了與其此前在黃梅工作期間的舊識聚會。參與人員包括黃梅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羅盤軍等人。聚會中飲用了高檔白酒。悲劇緊隨而至,羅盤軍在聚餐當日下午不幸猝死。經醫學檢測,其血液中酒精含量為4.35毫克/100毫升,最終診斷為心源性猝死。
安徽宿松案(4月27日):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千嶺鄉的問題則表現為集體違規、頂風作案。同樣是學習教育期間,千嶺鄉黨政班子主要領導成員及相關黨員干部在非公務接待場合違規聚餐飲酒,并接受或提供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此次事件的召集人、該鄉黨委副書記吳行舟,在飲酒過量后,于次日凌晨因胃內容物返流導致窒息,最終離世。
這三起發生在不同地點的事件,有幾個刺眼的共同點:都發生在中央嚴肅強調作風建設的關鍵時期(學習教育期間),性質都是典型頂風違紀,后果都極其慘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中央的通報措辭嚴厲得罕見:違規吃喝“禁而未絕、存在反彈回潮跡象”,必須“響鼓重錘、猛擊一掌”!這已不僅是作風問題,更是漠視紀律、罔顧生命、動搖執政根基的嚴重問題。
面對“就是吃點喝點,何必小題大做”的錯誤論調,《學習時報》頭版《違規吃喝不是小事小節》一文一針見血:“違規吃喝花樣繁多,危害巨大,‘酒杯不深淹死人’!”(引用官方媒體評論原文,重點內容加粗)《光明日報》評論也指出,違規吃喝往往是黨員干部蛻化變質的“第一道缺口”。道理很淺顯:幾瓶酒下肚,權力的邊界就容易模糊,“小圈子”的籬笆就可能扎緊。推杯換盞間,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極易被踐踏——靠吃喝送禮“打通關節”拿項目,長此以往只能是“劣幣驅逐良幣”,傷害的是真正憑實力打拼者的心,破壞的是營商環境這口大鍋飯。
這股強勁的整治風潮,其影響甚至直接刮向了市場。《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公務浪費條例》明確規定:公務接待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檔菜肴、香煙,不上酒”。信號是明確的。就連向來被視作“硬通貨”的茅臺酒,其股東大會上,也被觀察到用藍莓汁取代了慣常的款待用酒。更具風向標意義的是,5月底,人民日報在通報違紀問題時,罕見地在標題中直接點名:“多名干部違規收受茅臺酒、喝茅臺酒”,一并點出的還有五糧液、中華香煙、華為手機等貴重禮品。這些品牌名稱在違紀通報中的頻繁出現,本身就如同一個刺眼的注腳,揭示了違規飯局背后隱藏的權力與欲望的勾連。
數據是最無聲卻最有力的證明。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數據,2024年1月至4月,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63728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91494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64262人。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查處問題數同比暴漲80.8%!回顧2023年全年,相關查處數據分別是225275起和312907人(含處分),已較前一年(2022年)翻倍有余。觀察近五年的趨勢線,2023年特別是2024年開局的數字,呈現出極為陡峭的上升態勢。這清晰無誤地傳遞著一個信息:執紀尺度持續收緊,查處力度空前加大!
為何選在當前這一特殊節點,對“酒杯”下如此重手?答案或許在大局之中。我們正經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越是在爬坡過坎、壓力疊加的關鍵時刻,越需要整個國家機器高效、廉潔、同心協力。這杯被權力異化了的“潤滑劑”,非但不能“潤滑”,反而成了腐蝕機體、渙散人心、滋生不公的“銹蝕劑”。
多省的專項整治行動,劍指“關鍵少數”(一把手)、聚焦“重點問題”(權錢交易、小圈子)、緊盯“關鍵節點”(節假日、提拔時),其深層用意已不言自明:這絕非簡單的“禁酒令”升級,而是一場針對“酒桌文化”背后扭曲的權力運行規則和政治生態的系統性糾偏。核心目標是把被“人情世故”、“江湖規矩”裹挾的權力,重新摁回陽光透明的制度籠子里運行。當“關系學”、“圈子文化”讓位于清晰的規章制度和職業操守,讓“拼酒量”退場,“拼能力”登場,我們期待的公共治理現代化才能獲得更堅實的支撐。
風已起,勢正勁。這波直指“酒杯”深處的風暴,其終極目標絕非讓公職人員滴酒不沾(私人合法合規場合另當別論),而是要徹底蕩滌依附于權力宴席之上的潛規則、奢靡風和陳規陋習,最終讓正常的公務交往回歸清爽、純粹、守規矩的狀態。當煙酒氣散去,江湖氣飄走,一個更清明、更規范、更高效的公權力運行空間才能漸漸清晰。這對每一個依賴公平正義環境的普通公民而言,都值得期待。
問問你認識的公職人員朋友:最近這飯,吃著是不是格外多了一份小心?這本身就是風向變化最真實的注腳。當“緊箍咒”真正念到了權力神經末梢,規矩,才算落到了實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