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作品創作的初衷來自于另外一家醫院的神經科醫生,張醫生曾經對她們說,更年期前女性的動脈血管是非常好的。沒想到,就這樣一個言論,遭到了她們全科醫生的否定,最經典的話語就是:血管和激素能有什么關系?面對她們的質疑,張醫生哭笑不得,覺得自己就是在和一群小孩聊天,連和她們爭辯的耐心都沒有了。
這件事已經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了,思來想去,張醫生還是決定寫下今天的這篇作品,并不是想爭個誰對誰錯,而是因為,張醫生發現了一個讓人感到擔心的問題,平日里自以為很基礎的知識點,居然連很多醫生都不了解,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創作動力。大量研究已經證實,女性在絕經前動脈硬化程度是顯著低于同齡男性的,關鍵秘密就藏在性激素的‘性別保護’中。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還是要先了解一點基礎知識,所謂的動脈硬化是一種以動脈血管壁增厚、硬化、彈性減弱為特征的慢性血管疾病,主要與脂質沉積、纖維組織增生等因素相關。其本質是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縮小,影響血液正常流動。
動脈硬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缺乏運動、年齡、性別、家族史等。這些因素通過損傷血管內膜、促進血栓形成、妨礙血管修復等機制,導致血管壁變厚,血液流動受阻。動脈硬化可引發多種嚴重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外周動脈疾病等。
基礎知識到這里就普及完了,從中朋友們可以看到,動脈硬化的影響因素中,就已經寫明了,與年齡和性別都有關系。要不然,張醫生怎么說這是一個基礎知識呢?定義中已經和我們說的非常明白了。
來自浙江大學的一篇研究提示我們,男性從青春期開始,動脈硬化的就已經悄然啟動,并且隨著年齡增長持續加重。而女性在絕經期到來之前,通常指58歲前,動脈的彈性和健康狀態明顯優于同齡男性,動脈硬化進展相對緩慢。但絕經期后,局勢會發生逆轉,女性動脈硬化的程度和速度迅速上升,甚至可能反超男性。來自于歐洲心臟病協會的報道,也證實了這一點。
聊到這里,問題就出現了,是什么導致女性朋友先天具有這種優勢呢?如果我們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就非常容易回答了,女性主要承擔的是人類繁衍的使命,在懷孕的時候,心血管系統需承受妊娠期40%的血容量激增和分娩期凝血異常,因此,雌激素會對血管進行保護,實際上是一種對高生育風險的進化補償。
男女最大的區別是在激素方面,男性雄激素主要是促進肌肉生長,為了滿足生存競爭,而女性雌激素主要是優化血管儲備,為了滿足生育需求,這是自然選擇刻在基因里的兩套生存密碼。《自然·醫學》雜志在2023年指出:雌激素受體α在女性血管內皮的表達量是男性的2.3倍,這也印證了進化對女性血管的特殊關愛。
進化的角度聊完了,可能那幾位神經科醫生還沒被說服,讓我們再回到現代醫學觀察,女性朋友這種“先優后憂”的變化軌跡,核心就在于雌激素保護作用的逐漸消退。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通過舒張血管、保護內皮細胞、抑制炎癥反應3種作用,去守護女性朋友們的動脈血管。有一個實驗顯示:當人為去除雌激素環境,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有害自由基,會暴增近3倍;補充雌激素后,這種破壞性氧化應激會迅速回落。
除此之外,雌激素還可以調節血脂,它可以提升體內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壓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同時讓甘油三酯保持在較低的水平,這種得天獨厚的血脂組合,會讓女性朋友在絕經前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比男性低約40%。
當絕經期到來,隨著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會如同斷崖般下跌,血管因此失去了最重要的保護,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包括血脂代謝發生紊亂,炎癥反應被激活,血管舒張能力下降。這些都會導致女性朋友的血管加速變硬,變脆。來自國外的一項研究顯示:絕經后女性動脈硬化的進展速度可達到同齡男性的1.8倍,這種下滑速度讓所有人都感到觸目驚心。
正因如此,對女性朋友而言,預防心血管病,更要搶前抓早,抓住黃金窗口期,提前筑牢防御工事,主要有3點建議
1、定期監測:建議從35歲開始,每1-2年進行一次心血管風險評估,包括頸動脈超聲和血脂四項。
2、合理運動:堅持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車等都屬于這種運動,同時要加上每周2次力量訓練。規律運動能顯著增強血管的彈性和順應性。
3、健康飲食:重點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魚、沙丁魚等深海魚類,它們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適量攝入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亞麻籽、大豆制品,可能提供溫和的輔助保護。
除了這些以外,到了更年期,女性朋友更要主動干預,實現平穩過渡。對于有明確指征,比如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更年期癥狀、且心血管風險較低的女性,在絕經早期啟動、并在醫生嚴密監測下進行的雌激素替代治療,這有助于延緩絕經后動脈硬化的進展。注意了,敲黑板了,這種治療務必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評估風險和收益,再做決定。
這里有一個小知識點,朋友們需要了解一下,所謂的絕經早期,指的是絕經≤6年或年齡<60歲的女性朋友。需要特別警示朋友們:絕經10年以上或年齡超過60歲的女性,不推薦單純為預防心血管疾病而開始雌激素治療,此時可能增加血栓風險,甚至可能促進已有斑塊的不穩定。
2024年《循環》期刊的提出警示:中國女性獲得心血管預防措施的概率比男性低34%。當我們驚嘆于雌激素賦予女性的天然護心機制時,更需深刻意識到,性別差異不是簡單的生物學標簽,而是理解健康軌跡的關鍵。 只有真正讀懂女性獨有的天賦,在關鍵窗口期采取精準行動,才能有效打破絕經后的“魔咒”,守護血管的長久健康與活力。
今天的內容就達到這里,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我會帶您了解咱們國內最前沿的醫學知識,我是張醫生,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