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吃他汀控制血脂只是為了防止腦卒中后再次發作,但這只是對腦卒中二級預防的片面認知。他汀類藥物對大腦的守護,遠不止于阻擋下一次血管事件的突襲——它更在悄然捍衛著認知功能的疆域。
臨床中常見這樣的現象:一些患者卒中后肢體恢復良好,卻慢慢出現記不住藥名、算不清賬目的情況——這正是血脂異常悄悄損害腦功能的信號。研究顯示,卒中患者罹患癡呆的風險是無卒中人群的近50倍,而規范的血脂管理能顯著延緩這一進程。
所以,強化降脂不僅是在防卒中復發,更是在為大腦的“年輕態”上保險。
宋海慶 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神經內科學會腦小血管病專委會主任委員
中國藥理學會藥源性疾病學專委會主任委員
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卒中分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康復學組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腦功能檢測與調控康復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學會神經內科分會第二屆秘書長兼副主任委員
中國卒中學會常務理事
北京腦血管病防治協會副會長
國家腦損傷評價質控中心顱腦損傷評價質控工作組副組長
北京市西城區神經內科質控中心執行主任
壞膽固醇如何“偷”走你的記憶力?
大腦雖只占體重2%,卻消耗全身20%的氧氣和能量,這依賴于密集的腦血管網絡維持供血。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長期超標,會像銹蝕管道的鐵銹般沉積在血管壁,不僅堵塞主干血管引發卒中,更會慢性損傷腦內微小血管。這種損傷會導致腦組織長期“慢性缺氧”,神經細胞逐漸萎縮,進而發展為“血管性認知障礙”(VCI),嚴重時進展為血管性癡呆。
美國密歇根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卒中后血糖每升高10 mg/dL,患者每年的衰老程度比血糖正常的人群快0.4個月(12天)。而那些血糖持續偏高患者,其大腦每年的衰老速度較血糖達標人群快2個月!更嚴峻的是,約18.4%的卒中患者在1年內進展為血管性癡呆,而首次卒中后認知障礙(PSCI)的1年患病率更是高達38%~60%。
PSCI根據認知受損程度可分為非癡呆型(PSCIND)和癡呆型(PSD):前者僅表現為輕度記憶或執行功能下降,而后者會出現顯著的日常生活能力受損。影像學研究發現,這類患者通常存在腦白質病變或內側顳葉萎縮,而這些改變與長期血脂異常導致的小血管病變直接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發生與卒中部位密切相關——左側半球或皮層下病灶更容易引發語言功能或執行功能障礙,而雙側小血管病變則常導致漸進性記憶衰退。這種認知衰退并非突然發生,而是從“近事遺忘”等細微變化開始,如頻繁忘記近期約定、計算能力下降,這些癥狀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衰老”,實則是腦血管慢性損傷的預警信號。
七大認知預警:注意大腦發出的“血脂警報”
當腦血管因血脂異常等危險因素出現慢性損傷時,認知功能的衰退會通過多個維度逐步顯現,這些信號如同大腦發出的“求救密碼”,需要及時識別:
1. 執行功能的“指揮失靈”:患者可能突然出現計劃與組織能力的退化,如做飯時忘記先洗菜還是先切菜,或理財時反復算錯賬目。這種“決策遲緩”表現為多任務處理困難——比如邊聽新聞邊摘菜時會突然停滯,本質是大腦額葉-紋狀體環路因缺血導致調控能力下降。更隱蔽的是“隱性執行障礙”,患者外表看似正常,但在完成購物清單規劃等任務時會暴露邏輯漏洞。
2. 注意力與信息處理的“緩沖延遲”:注意力難以集中是早期常見信號,患者可能在看電視時頻繁走神,對話時需要他人重復提醒。閱讀報紙時無法連貫理解段落含義,類似網絡信號弱時的視頻卡頓。這一現象與腦白質病變導致的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直接相關。研究顯示,約67%的卒中患者會出現這種信息處理速度的下降,且與梗死部位無關,影響卒中后的日常生活。
3. 記憶系統的“近事遺忘”:典型表現為“剛放下的東西就找不到”,對近期約會、服藥時間等“近事”記憶衰退顯著,而對幾十年前的往事仍有清晰印象。更特殊的是“情節記憶”受損:能記住參加過聚會,卻遺忘具體細節(如誰在場、說了什么),這與內側顳葉結構因慢性缺血發生萎縮有關。當出現“反復問同一個問題”時,往往提示記憶環路已發生器質性損傷。
4. 語言功能的“編碼障礙”:左側大腦半球卒中患者易出現“找詞困難”,例如指著水杯卻無法說出名稱(命名性失語),或能聽懂他人語言但無法自我表達(運動性失語)。嚴重時會出現復雜句子理解障礙,如無法執行“先關燈再開窗”的指令。部分患者會發展為非流利性語言,說話斷斷續續,如同電報句式。
5. 視空間與定向的“坐標紊亂”:右側半球卒中患者更易出現視空間障礙,表現為無法完成畫鐘試驗——不能正確標注數字位置或指針角度。穿衣時可能將襯衫里外穿反,外出時在熟悉的街區迷路。更嚴重者會“不認識家人面孔”,這與枕葉-顳葉視覺通路的血供不足直接相關。
6. 情緒與行為的“隱性波動”:約43%的患者會出現情緒調節異常,表現為莫名抑郁、焦慮或易怒,部分人則呈現“情感淡漠”,如對家人關心減少、活動參與度降低等。這種“隱藏性障礙”在常規交流中不易察覺,但通過認知測試可見情緒調控相關腦區(如前額葉)的功能異常。
7. 日常生活能力的“階梯式減退”:早期表現為工具性活動受損,如忘記按時服藥、購物時算錯錢。隨病情進展,基本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也需他人協助,這與皮層下白質病變累及生活相關神經環路有關。數據顯示,存在認知障礙的卒中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39%,顯著低于無認知障礙者的80%,提示功能衰退與卒中預后密切相關。
科學守護:給大腦 “上保險” 的血脂方案
《中國腦卒中防治指導規范(2021年版)》給出明確分層目標:極高危人群 [包括已確診ASCVD(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腦卒中/TIA患者,或合并糖尿病、嚴重頸動脈狹窄等高風險因素者] LDL-C目標值為<1.8 mmol/L (70 mg/dL) 或較基線降低≥50%;高危人群 [存在多個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但尚未確診ASCVD者] LDL-C目標值為<2.6 mmol/L。其他血脂指標參考值如下表。
表 其他血脂指標參考值
監測需形成科學閉環:啟動降脂治療后每3個月復查血脂,若LDL-C連續兩次<1.4 mmol/L,可在醫生指導下減半藥物劑量,避免“過度降脂”。同時要兼顧血壓(<140/90 mmHg)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7.0%)的管理,因為高血壓會放大血脂對血管的損害。
結語
堅持科學降脂,本質是在進行一項“大腦健康投資”。數據顯示,規范管理血脂的卒中患者,5年內認知功能保持穩定的比例比未達標者高40%。下次復查血脂時,不妨多關注一個維度:這些數值不僅代表血管通暢度,更是大腦認知功能的“健康評分”。在醫生指導下將血脂控制在目標值,就是給未來的自己送上的最好禮物——讓我們不僅能走穩路,更能保持清晰的思維和美好的記憶。
參考文獻
1. Kuv?s KR, Saltvedt I, Aam S, et al. The Risk of Selection Bias in a Clinical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Results from the Norwegian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Nor-COAST) Study. Clin Epidemiol. 2020;12:1327-1336.
2. Levine DA, Chen B, Galecki AT,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Vascular Risk Factor Levels and Cognitive Decline Among Stroke Survivors. JAMA Netw Open. 2023;6(5):e2313879.
3. 中國卒中學會血管性認知障礙分會. 卒中后認知障礙管理專家共識2021[J]. 中國卒中雜志,2021,16(4):376-389.
4.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Canad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ternet]. Toronto (ON):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Canada; 2023 [cited 2025 Jul 3].
5.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Cognitive effects [Internet]. Dallas (TX):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2023 [cited 2025 Jul 3].
6. Craig L, Hoo ZL, Yan TZ, Wardlaw J, Quinn TJ.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ischaemic or mixed stroke population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22 Feb;93(2):180-187.
7.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Cognitive effects [Internet]. Dallas (TX):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3 [cited 2025 Jul 3].
8. Vlachos G, Ihle-Hansen H, Bruun Wyller T, Br?khus A, Mangset M, Hamre C, Fure B.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first-ever mild stroke: The syndrome of hidden impairments. J Rehabil Med. 2021;53(1):jrm00135.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中國腦卒中防治指導規范(2021年版). [2021-9].
10. 中國卒中學會醫療質量管理與促進分會.中國缺血性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血脂長期管理科學聲明[J].中國卒中雜志, 2024, 19(4):440-451.
作者:宋海慶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