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火藥桶愈演愈烈,俄烏沖突也打了三年半,再加上美霸的橫沖直撞,令整個世界局勢都動蕩不安。
而當外部環境波詭云譎,中國需要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核心備份區,對此,一位日本軍事專家曾直言:“只要中國這三個省還在,中國就不會消失!”
三個省分別是哪個?如何影響中國?
蜀道天險
攤開中國地形圖,四川像個被精心設計的戰爭堡壘,青藏高原在西側豎起城墻,云貴高原在南面化作護城河,大巴山脈在東邊落下鐵閘,只留北面漢中盆地作為門廊。
抗戰時期,日軍對著重慶轟炸六年,始終未能真正炸穿這道天然屏障,而易守難攻的地形讓四川自古就是“備份”首選——劉邦據此得天下,劉備依此成鼎足,李隆基避難續唐祚。
紫色土壤滋養的“天府糧倉”從未失效。
2024年四川糧食產量726.8億斤居西部第一,生豬出欄6149.6萬頭全國居首,油菜籽產量74.4億斤奪冠。
戰時喂飽國人,只是四川的底線能力,更關鍵的是它握住了能源與科技的命脈:年產656億立方米天然氣全國第一,水電發電量3814億千瓦時占全國三成。
比如,攀枝花的釩鈦、樂山的“綠色硅谷”、綿陽的核技術,已然構成一套完整工業體系。而全國41個工業大類四川獨占全席,連廣東都略遜一籌。
可以說,有了這些新勞動力,讓“鋼鐵川軍”成了新后備軍!
八桂狼兵
“廣西狼兵雄于天下”這句古諺在1979年庭毫山戰場得到印證。
面對越軍暗堡群的火力網,一名廣西籍火箭筒手在草叢中匍匐躍進,跪姿擊發摧毀首個目標。遭火力壓制后他滾入石縫,又連續用臥姿端掉三座暗堡。
9發火箭彈換來4個暗堡、4挺機槍和11名敵軍的毀滅,這位“戰神”榮立一等功,也讓山岳叢林的戰斗基因深植血脈。
抗戰時每三個廣西人就有一人上前線,人均參軍率全國第一。十萬大山里長大的戰士,走峭壁如履平地,爬高樹快過猿猴,曾有美國記者目睹連婦女都能抬擔架運彈藥,驚呼這是“東方斯巴達”。
如今,廣西的防御已升級為立體體系。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深化,2025年上半年廣西對東盟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1%,邊貿通道成為經濟防波堤。
喀斯特地貌的溶洞群被改造成數據中心,河池地下機房溫度恒定18℃,存儲著東部轉移來的金融備份數據。當年讓日軍坦克抓瞎的迷宮地形,如今是守護數字資產的天然堡壘。
而且,生物屏障的構建同樣精妙,中越邊境的崇左邊境管理支隊用上了“電子狼犬”,搭載紅外熱成像的無人機在喀斯特峰叢間24小時巡邏,識別精度達厘米級。
可以說,科技與血脈交融,狼兵精神有了新載體。
滇南迷陣
云南的地形堪稱戰爭迷宮,橫斷山脈被怒江、瀾滄江切割成無數峽谷,二戰時日軍坦克開進來“跟瞎子似的”,滇軍士兵卻能在山縫中穿梭自如。
1938年禹王山戰役,云南六十軍以1.8萬傷亡拖住日軍27天,為60萬大軍贏得撤退窗口,而滇緬公路上,20萬百姓用鋤頭扁擔,九個月在怒江懸崖鑿出抗戰輸血線。
今日云南正復制這種“極限備份”能力。
2025年6月,白鶴灘水電站發電量突破500億千瓦時,金沙江上16臺百萬千瓦機組晝夜不停。這些清潔電能通過特高壓線路直送粵港澳大灣區,云南已成“西電東送”戰略主動脈。
而在紅河州個舊市,當年支撐全國80%軍費開支的錫礦,如今轉型為銦、鍺等戰略金屬儲備基地,芯片產業的命脈在此深藏。
另外,綠色產業開辟新戰場,普洱市的生態茶園架設光伏板,實現“樹上采茶、樹下發電”,麗江氫能產業園用水電制氫,為燃料電池提供燃料。
這種經濟循環力,恰似當年修筑滇緬公路的韌勁。
可以說,云貴川1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構成中國最硬核的戰略緩沖區。這片相當于兩個法國、三個德國的區域,囊括橫斷山脈60萬平方公里山區、云貴高原50萬平方公里臺地。
從軍事地理看,這里三階地形階梯交錯,東部重慶海拔200米便于產業集聚,向西到成都平原500米部署交通樞紐,再往攀枝花、西昌升至1500米隱藏核心科技。
2025年6月最新衛星影像顯示,涼山州新增37處隧道工程,貫通后可儲備千架戰機。
地下長城同樣在延伸,借鑒湖南臨湘“6501工程”萬米隧道的經驗,四川816核工程二期正在擴容。城市地鐵按防核爆標準建造,重慶某站點深入山體百米,儲備糧夠十萬人吃三年。
可見,現代版“深挖洞”不是被動防御,而是為反擊保存火種。
從冷兵器到熱核彈,從“鋼軍”到硅基軍團,變的是裝備,不變的是三省在關鍵時刻扛起中國不沉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