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一百遍,才發現隆中對存在一個巨大漏洞,劉備臨終前才徹底看透。
《隆中對》是學生時代必備的課文,相信大多數人還能記住那么一兩句。它是諸葛亮出山為主公劉備策劃的一篇戰略藍圖,其戰略構成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說白了就是,曹操我們目前打不過,必須避其鋒芒。怎么避,逃跑唄。
第二,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說白了就是,孫權我們也打不過,要和他結盟,弱弱聯合。
第三,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說白了就是,打鐵還需要自身硬,我們必須盡快占據荊州和益州,然后治理好這兩大州。
第四,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荊州南部有五溪蠻夷、益州西南部有諸戎。我們必須也團結他們,穩定大后方,這樣才能兩路出兵北伐曹操。
這四個部分,從理論上來看,都沒有任何毛病。然而,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其中有一個部分是無法落地的,是很難辦到的,也就是說《隆中對》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漏洞bug。
第一部分是避開曹操,長坂坡逃難就是在避開曹操,這一部分只需要靠劉備陣營自身努力就行,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就行。畢竟腿長在自己身上,可以自行落地。第三部分是跨有荊、益,這也是自己主動可以爭取的,事實上劉備陣營也爭取到了,巔峰時刻關羽轄區有荊州三個郡,益州全境都是劉備的。第四部分是團結少數民族部落,這也落實了,劉備一入川,就任命了鄧方為首任庲降都督。
唯一的巨大漏洞是第二部分,在諸葛亮的《隆中對》里,他把孫權集團當作了一股靜止的勢力,類比為了諸戎、夷越這樣的小規模勢力。這便是隆中對的巨大漏洞,嚴重低估、甚至靜止化了孫權集團,默認了孫權集團是不會壯大的,默認了孫權就是偏安一隅的小人物。而恰恰打破隆中對的,就是孫權勢力這一個X因素。
其實晚年臨終的劉備已經看透了這一巨大漏洞,不然他不至于不顧眾臣的勸諫,執意發動了夷陵之戰。夷陵之戰的目的,劉備至少想要把孫權這股勢力打疼打怕,打得它不敢騷擾劉備。劉備未必是想要徹底消滅東吳,只是想哪怕要回來荊州的三個郡也是勝利。
不然孫權集團X因素會一直存在,蜀漢北伐也不可能北伐踏實的。所以,夷陵之戰看似劉備傻,毫無邏輯,自尋死路,其實劉備才是最清楚的,他臨終之前早就看透了孫權是變量,想要北伐,必須打疼孫權,先打得他不敢冒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