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長的心態啊,簡直比一部跌宕起伏的連續劇還要精彩。前一刻,還滿心歡喜地在朋友圈曬出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那得意勁兒仿佛孩子已經踏上了人生巔峰,周圍的親朋好友紛紛點贊、投來羨慕的目光,家長自己也感覺仿佛置身于云端,臉上洋溢著驕傲的笑容。可后腳,當仔細看清錄取專業是考古學的時候,那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瞬間從云端狠狠跌進了泥坑。原本的喜悅被焦慮和失望所取代,仿佛之前的一切美好都成了泡影。
這哪能怪北大挖了個坑呢?分明是家長自己舉著鐵鍬,一步一步主動往坑里跳。孩子高考取得了655分的成績,這分數確實不低,但非要踮著腳去夠北大那高高的門檻。要知道,專業調劑的風險可是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地寫在招生章程里的。填報志愿的時候,家長和孩子就應該充分考慮到這種可能性。可現在呢,卻擺出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模樣,四處抱怨,實在是讓人有些難以理解。
如今,多少孩子被那層“清北濾鏡”晃花了眼啊。那些所謂的專家,總是在一旁勸孩子們“先沖名校再說”,仿佛只要進了名校,未來就一片光明。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去年,某985院校材料專業的學生畢業時,集體組團去參加公務員考試,那場面真是諷刺至極。當初大家都沖著名校的招牌去了,卻忽略了專業的實用性和就業前景。當所有人都一窩蜂地沖著所謂的“熱門”專業扎堆填報的時候,誰能想到四年后的就業市場會變成什么樣子呢?說不定早就像沙丁魚罐頭一樣擁擠不堪了。
最值得我們反思的是這種“分數超市論”。很多人把高考分數當成了鈔票,覺得非得在志愿填報的時候“花到盡”,才算是不浪費。655分的成績,如果去頂尖211院校學習人工智能專業,難道不踏實嗎?這個專業無論是從就業前景還是發展潛力來看,都有著很大的優勢。可家長和孩子非要去賭北大的冷門專業,本質上還是覺得名校的招牌能當飯吃。然而,現在的企業HR早已經學精了。在招聘的時候,他們首先看的是專業是否對口,然后才會瞄一眼學校。總不能讓一個考古系的畢業生去寫代碼吧?企業需要的是能夠為其創造價值的專業人才,而不僅僅是名校的光環。
這一代家長被互聯網上的高薪神話洗腦太深了。只要一看見“起薪30萬”這樣的字眼,就立刻上頭,完全失去了理智。他們只看到了那些互聯網大廠的高薪,卻忘了那些曾經輝煌一時的教培行業如今已經消失不見,互聯網大廠也在不斷縮編裁員。在他們眼里,穩定性和職業壽命根本不值一提,甚至還不如網紅直播帶貨來得實在。他們沒有考慮到,這些所謂的高薪行業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和高競爭,一旦行業出現波動,孩子們的就業就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這事最魔幻的地方就在于,明明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卻偏偏要擺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態。當初在勾選“服從調劑”的時候,家長和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呢?不就是在心里盤算著“萬一能撿個漏”嗎?結果,漏是真的撿著了,可打開一看,發現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金疙瘩,而是一個青銅器。
這時候,又開始怨天尤人,覺得自己吃了大虧。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應該學會愿賭服輸。既然做出了選擇,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高考志愿填報不僅僅是一個選擇學校和專業的過程,更是一次對自己未來職業規劃和人生方向的思考。我們應該更加理性地看待高考分數和志愿填報,不要被名校濾鏡和一時的利益沖昏了頭腦,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未來的職業規劃,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