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印度海軍前副參謀長,把印度擁有航母的時間優勢當做領先中國海軍的優勢;后有印度現任空軍參謀長,認為印度在三方面領先中國。
不過這個空軍參謀長辛格還算好的,還說了印度在國防技術上比中國差很多,要不怎么說一個是參謀長一個是副參謀長呢。這樣水平的參謀長印度還是多來點好。
印度“領先”的三大領域,中印對比的真實情況
辛格參謀長描繪印度空軍優勢時,他宣稱印度空軍在操作、訓練和戰術三大領域全面領先中國。但就算是這三方面,印度就真的比咱中國強嗎?
他特別強調印度空軍“了解”咱中國軍隊的訓練情況,暗示其情報網絡高效精準。在辛格的敘事中,印度飛行員經歷了更嚴苛的選拔和更貼近實戰的訓練,能在高壓環境下展現出卓越的戰術執行力。
這種自信有其歷史淵源。印度空軍自詡擁有數十年實戰經驗,從克什米爾沖突到跨境打擊,積累了豐富作戰數據。辛格認為,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軟實力,構成了印軍面對強大對手時的心理優勢。
但現實數據卻潑了一盆冷水。5月的印巴空戰中,印度空軍損失多架先進戰機,而對手巴基斯坦使用的是咱中國制造的殲-10CE戰斗機和數據鏈系統。
更尷尬的是,印度空軍近年墜機事故頻發,連自家民眾都戲稱“摔飛機是印軍傳統項目”。當基本飛行安全都成問題,所謂“訓練領先”難免顯得蒼白無力。
再說了,在這三個領域印度真的比咱中國強嗎?
即便在辛格引以為豪的訓練領域,印度空軍也面臨根本性挑戰。
咱中國的飛行員不僅經歷更嚴苛的技術訓練,更注重戰斗意志和信仰力量的培育。中國軍人展現出的紀律性、堅韌性和使命感,是任何外軍難以復制的精神財富。
確實,印度空軍也有信仰,但印度的信仰是宗教,而咱中國飛行員的信仰是人民。
今年的5月13日,這個辛格參謀長就被四名印度空軍士兵暴打了。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5月7日印巴空戰中,印度多架陣風戰機被巴基斯坦擊落,然后辛格在會上批評飛行員作戰不力,飛行員則指責其因宗教偏見限制作戰權限。因為辛格是錫克教的,而幾名飛行員是印度教的。
辛格地位高受不了這氣,先動手扇了中隊長耳光,引發四人集體反擊。
從這場沖突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到宗教信仰分歧對印度空軍戰力的影響。更別提額種姓制度、后勤保障等短板了。
而咱中國的飛行員呢?信仰是國家和人民。王偉烈士甘愿用性命去逼停美軍的飛機,張超烈士在殲-15失控時挽救飛機。這一點是印度完全做不到的。
并且,也因為咱中國的軍隊有國家和人民作為信仰,士兵們的訓練效果也要比印度好很多。
中印的裝備差距,難產的光輝戰機
我們再回到裝備領域,辛格參謀長的語氣明顯沉重起來。
他坦承:“在國防技術和生產率方面落后于中國,就技術而言,我們現在不太好,已經落后了。”這份坦誠背后,是印度軍工體系多年積弊的集中爆發。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 “光輝”戰斗機項目。2021年印度空軍豪擲4689.8億盧比訂購83架光輝Mk1A戰機,原計劃2024年3月開始交付。
但直到今年7月,一架都未能交付。此前的Mk1基礎型訂購了40架,歷經漫長等待后也僅收到38架。
這種拖延導致印度空軍戰斗機中隊數量持續萎縮。按規定應擁有42個中隊,實際僅運作31個。
面對這一窘境,辛格視察印度斯坦航空時曾憤怒質問:“有人承諾來時應有11架MK-1A待交付,現在一架都沒有!” 這種項目管理混亂已成為印度軍工的標志性特征。
光輝戰斗機的坎坷歷程,堪稱印度軍工的縮影。這種單發輕型戰機從立項到服役耗時三十余年,創下世界軍工史紀錄。
更諷刺的是,號稱“國產”的戰機關鍵部件全賴進口:美制發動機、以色列雷達、英國彈射座椅。
辛格參謀長將希望寄托在私營企業參與,但體制問題并不是一天造成的。
國防研發組織臃腫低效,軍工企業缺乏競爭意識,官僚系統決策遲緩。
一位匿名安全專家透露,印度輕型通用直升機項目拖延尤為嚴重,曾迫使陸軍嘗試外購;而國產卡韋里噴氣發動機計劃歷經坎坷后,最終仍不得不為光輝選用美制發動機。
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戰略在國防領域推行十年,成果寥寥。2024年4月,國防部第三次發布“進口禁令”清單,涵蓋101項設備,要求五年內實現國產化。但現實是,印度空軍70%裝備仍依賴進口,所謂“自力更生”更像政治口號。
辛格發言后不久,美國軍事研究機構WDMMA給印度打起了掩護,其公布的全球空軍排名引發嘩然:印度竟位列中國之前!但細看排名方法,里面的貓膩實在太多了。
該排名將美國海軍、空軍、陸軍及海軍陸戰隊分開計算,霸占前五名中三席。
若按此邏輯,俄羅斯的海軍航空兵和陸軍空中力量也該單獨參評,整個排名將混亂不堪。這種看似專業實則兒戲的排名方式,暴露了其背后貶低中國成就的政治意圖。
真實數據對比更讓排名顯得荒謬。咱中國空軍現役先進戰機超1200架,包括200余架殲-20隱身戰機、200-300架殲-16重型戰機、400-500架殲-10系列,以及24架蘇-35。
而印度空軍主力僅36架陣風戰機、不到300架蘇-30和幾十架米格-29。
在生產能力上,差距更為驚人。咱中國年產能達100-120架殲-20,單機成本僅1.1億美元,是美國F-22的三分之一。而印度“光輝”戰機生產線仍在為交付首架Mk1A掙扎。
現代空戰早已不是單機格斗的時代,體系作戰能力才是決勝關鍵。在這點上,印中差距尤為明顯。
咱中國建立了完整自主的國防工業體系,從衛星導航到數據鏈均實現國產化。協助巴基斯坦建立的Link-17數據鏈,能在預警機、戰斗機和防空導彈間實現秒級信息共享。5月印巴空戰中,印度就是因為指揮系統反應比巴方慢4.7秒,直接導致戰機被鎖定。
反觀印度空軍,裝備堪稱 “飛行聯合國”:法國陣風、俄羅斯蘇-30、美國運輸機混編。這些系統互不兼容,數據鏈無法聯通,如同講不同語言的人難以協作。
印度花天價購入先進戰機,卻因缺乏體系支撐難以發揮應有戰力,被戲謔為“拿著金飯碗要飯”。
印度應該早點認清現實差距,明白除了自信這一方面,印度空軍已經全方面落后于中國了。即使是自認為的操作、訓練和戰術三大領域印度空軍也沒中國強,這是國家信仰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不過印度確實有一項能力咱中國做不到,那就是摩托車特技表演。那些在國慶閱兵上疊羅漢的摩托車方隊,一輛車載數十人的絕技,確實讓咱中國軍人望塵莫及。
畢竟,能把交通工具玩成雜技道具的本事,也只有印度擁有了。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印度新任空軍參謀長稱:我們在這三方面領先中國,但國防技術和裝備已遠遠落后
2024-10-08 22:59·海峽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