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醫學院的更名工作仍在緊密推進中。
作者|肖湘
來源|看醫界
老牌醫學院校將更名并搬遷新址
作為四川省老牌醫學高校,川北醫學院的更名工作仍在緊密推進中。
據南充新聞網消息,7月1日,川北醫學院更名大學工作專班校區建設組第十二次會議在川北醫學院項目指揮部召開,會議透露,新校區建設歷經近一年三個月,建成是里程碑更是新起點,要錨定醫科大學升格目標,全面補齊師資隊伍、科研水平等短板;學校精心做好搬遷預案。
川北醫學院前身是1951年創辦的西南區川北醫士學校,1965年升格為???,1985年升格為本科,定名為川北醫學院。
據了解,川北醫學院的更名工作早在四年前就已經啟動。2021年12月,南充市印發的《南充市教育體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就提到:推進川北醫學院更名。
2022年7月,學校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回復網友問詢時表示:學校初步確定更名醫科大學的校名為“川北醫科大學”。2024年10月,南充市委書記在接受四川日報專訪時表示,支持川北醫學院更名為醫科大學。
為從根本上解決學校發展的空間瓶頸,川北醫學院將通過校區置換,整體遷入南充市順慶區新規劃的大學城,新校區規劃占地面積達2820畝,其中校區1815畝,附屬醫院100畝,按近期可容納2萬人全日制學生進行規劃建設,計劃于2025年6月建成,9月投入使用。
據了解,四川省內三所老牌醫學院校,除了2016年已經完成升級更名的西南醫科大學(原瀘州醫學院),川北醫學院和成都醫學院的更名大學工作都在進行中。
據軟科報道,2019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都醫學院第二次代表大會中,醫學院提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規劃,第一階段,從2019年到2025年,全面加強內涵建設,使整體辦學實力和水平達到醫科大學的內涵標準。第二階段,從2026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醫科大學。
2024年9月7日,成都醫學院新聞網發布的文章提及,成都醫學院是四川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優先培育”類單位,更名大學工作已納入四川省教育“十四五”規劃。
多所醫學院成功更名大學
5月22日,教育部官網公示了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名單,公示顯示,教育部擬同意新鄉醫學院更名為河南醫藥大學。這家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醫學院,正式更名為河南醫藥大學。
2025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一批高等學校設置審批和備案結果。其中,同意桂林醫學院更名為桂林醫科大學,并同步撤銷桂林醫學院的建制。走過近7年的更名路,桂林醫學院成功更名醫科大學。
2024年6月,牡丹江醫科大學(原牡丹江醫學院)官網發布要聞,公開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同意牡丹江醫學院更名牡丹江醫科大學的函》,同意牡丹江醫學院更名為牡丹江醫科大學。
2024年6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教育部關于同意海南醫學院更名為海南醫科大學的函》,同意海南醫學院更名為海南醫科大學,同時撤銷海南醫學院的建制。據教育部批復,海南醫科大學為公辦普通本科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同時開展研究生教育,學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16000人。
2023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同意蚌埠醫學院更名為蚌埠醫科大學的函,同意蚌埠醫學院更名為蚌埠醫科大學,2024年1月,蚌埠醫科大學正式掛牌。
除了已經更名成功的這些,還有沈陽醫學院、承德醫學院、皖南醫學院目前都在推進更名工作。
提升醫療人才培養水平是關鍵
據了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學院熱衷于“更名”,與學校升級后帶來的發展利好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對報考者而言,“學院”和“大學”從來不是一個層次的,有著云泥之別,當學院升級為大學后,錄取分數線、錄取位次等都將隨之水漲船高,由此而帶來的將是學生質量、學校實力的提升,高校也可由此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以泰山醫學院為例,據報道,升格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一周年之后,在科技創新上,新上國家級項目55項,經費4123.5萬元;臨床醫學學科位列全國獨立設置的醫學院校第12位、山東省屬高校第1位。臨床醫學、醫學影像技術、護理學3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5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
2019年省內普通本科招生,理科、文科最高分較去年分別上升9000個位次和6060個位次,理科投檔線列山東省獨立設置的醫學院校首位。
然而,“醫學院”更名“醫科大學”也并非易事。教育部《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教發〔2021〕10號)中就特別強調了“避免貪大求全、盲目擴張,嚴格把握學院更名大學的條件,從嚴控制同層次更名”。
有資料顯示,教育部對"大學"的設置有明確的硬性指標,比如得有不少于20個本科專業,研究生比例要達到5%以上,在校生規模不少于8000人等等,整個更名流程下來耗時良久,以桂林醫學院為例,從2019年申請到2025年獲批,用了6年時間,要經歷省級公示、教育部評審、實地考察等多個環節。
有業內人士認為,醫學院改名為醫科大學,對醫學院校的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將是一大利好,但像協和即便不改名,也不影響其在中國醫學教育的頂級殿堂地位,因而,中國醫學院校除了努力更名,更需要苦練內功,在培育優秀醫療人才上下功夫,讓中國醫生均質化培養成為一句實話。
(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