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廣大駐村干部扎根基層、傾情奉獻,成為推動政策落地的關鍵力量。本期新華網《振興人物》欄目邀請到了山西省公安廳駐神池縣龍泉鎮大磨溝村工作隊員李煥平,這位來自山西武鄉的駐村干部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詮釋擔當,帶領村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書寫了實干答卷。
村干部是打通鄉村全面振興“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做好駐村干部,首先得有責任感、務實感、使命感。” 李煥平談及駐村初心時表示。她堅信唯有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才能找準振興脈搏。通過對全村176戶402人的走訪,她全面梳理出涵蓋交通、飲水、醫療、教育等10大類35項群眾問題。面對困境,她積極協調各方資源,推動環村公路硬化、安全飲水入戶、危房改造及網絡升級,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品質實現躍升。
在特色農業領域,大磨溝村大面積推廣種植高產農作物玉米、紅蕓豆;在縣政府支持下,優化養殖品種,引入杜湖種母羊,通過統一管理、統一銷售,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李煥平表示,為破解農產品銷售難題,她主動化身“銷售員”,積極對接企業資源,兩年累計出售12.6萬斤谷子,切實增加村民收入。
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文旅振興,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能夠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新活力,形成發展新優勢。李煥平表示,旅游資源開發必須堅持科學規劃、保護優先的原則,堅決杜絕破壞性開發。通過邀請專業團隊對村莊資源進行全面評估與規劃,合理規劃民俗體驗區、田園觀光區,大磨溝村已被打造成神池縣重點旅游村。如今,大磨溝村游客紛至沓來,青年返鄉創業熱潮涌動,沉寂的古村重煥蓬勃生機。
鄉村振興需要多元主體協同發力。李煥平介紹,大磨溝村創新構建“政策主導+社會參與”幫扶新模式,建立“愛心天團”公益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通過微信群等渠道,精準發布幫扶需求與項目進展信息。平臺注重搭建信任橋梁,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實地考察,親身感受鄉村變化;資金使用堅持公開透明,確保每一份社會愛心精準滴灌、落到實處。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李煥平表示,大磨溝村將深化智慧農業,吸引人才返鄉,拓展文旅產業,守護生態底色,厚植文化根基,發展林果經濟,努力把大磨溝村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
來源: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