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7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首場新聞發布會。 (視覺中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首場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發布會上表示,總的來看,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這5年取得了新的開創性的進展、突破性的變革、歷史性的成就,中國已成為世界發展最穩定、最可靠、最積極的力量。“中國經濟總量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4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這一信息尤其吸引路透社等國際媒體的注意。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雖然在“十四五”時期面臨內外部的復雜環境,但中國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增長,進而為下一個5年的發展打下非常好的基礎。
“相當于再造一個長三角”
在9日的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介紹,5年前制定的規劃綱要設定的主要指標中,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符合預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糧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預期;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穩步順利推進。
鄭柵潔表示,中國經濟總量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40萬億元左右,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長三角”。“前4年我們的經濟增速平均在5.5%,可以說,我們國家這么大的體量和增量,在經受各種風險挑戰的沖擊下,還能保持這樣的增速,在經濟發展史上應該是前所未有的。”鄭柵潔說。
除經濟總量外,中國還是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第一能源生產大國、第一人力資源大國……在創新能力方面,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發人員隊伍,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達到26個、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6萬家。
路透社援引鄭柵潔的話介紹稱,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的制造體系,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不斷提升,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底氣更足。“事實證明,‘脫鉤斷鏈’、打壓遏制只會增強我們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能力,只會加速我們自主創新的進度和突破。”鄭柵潔說。日本雅虎新聞網表示,面對關稅逆風,中國依靠數字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并通過敏銳的市場拓展能力加以應對。這種充滿活力的增長動力,與過去依賴廉價勞動力的“世界工廠”形象已截然不同。
此外,綠色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底色。“十四五”時期,中國“增綠”全球最多,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5%以上,貢獻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1/4。民生之基持續夯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表示,“十四五”以來,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為民生改善提供了基礎支撐。
“新興產業加速壯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9日的發布會上回答提問時表示,“十四五”時期中國基建不斷跑出向新力和加速度,撐起了中國速度、中國質量,也托起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新期盼。“世界經濟論壇”網站稱,中國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如今已廣為人知。這些投資降低了物流成本,為國內及國際貿易提供了便利。電信基礎設施的擴張則支撐了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提升了國內互聯互通水平。
“中國新興產業加速壯大。”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在回答提問時舉例說,2024年中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長42%。德國汽車專業網站Ecomento稱,中國憑借“全新運營模式”,目前已成為全球汽車行業轉型的驅動力。在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增長乏力、成本高企以及西方國家電動汽車投資擱淺等困境之際,中國制造商正在效率、創新和速度方面樹立新的標桿。瑞士《新蘇黎世報》稱,中國已成為全球科技先鋒,尤其是在風能和太陽能、電動汽車和電池,以及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等領域。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何自力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十四五”規劃順利實施意義重大:其一,中國經濟發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其二,中國科技創新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斷加強;其三,中國經濟的韌性進一步增強,經濟向好穩定發展態勢進一步鞏固,高質量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距離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更近了。
“‘十五五’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經過‘十四五’這5年,我們的制度優勢更加鞏固、創新活力更加強勁、物質基礎更加雄厚、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十四五’必將在中國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鄭柵潔說,“展望未來,我們也充滿信心,‘十五五’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香港《南華早報》稱,分析人士預計,“十五五”規劃中,中國將繼續強調高科技進步、制造業韌性與國內消費。與此同時,人們還希望,新五年規劃能夠助力實現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
路透社稱,目前,中國政府正廣泛征集“十五五”規劃的建議方案。有政策顧問表示,他們預計該規劃原則上會將提升居民消費列為核心目標之一,但可能不會設定明確的量化指標。另一方面,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6月發表的文章表示,從長期來看,投資和消費高度相關,沒有投資,就沒有增長;沒有增長,就難以支撐持續的消費。
中國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與政策團隊主管梁婧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十五五”是中國邁向現代化、銜接“十四五”收官與2035年遠景目標的關鍵5年。在此期間,中國需要繼續全方位擴大內需,形成消費和投資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居民獲得感;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積極穩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繼續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更高質量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