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每日幸運簽#
在合肥一家理發店里,程先生兩年間竟陸續充值了430多萬元。1月16日單日充值38.8萬,一個灌腸療程高達30萬,肚子上排濕一次一兩千元……今年3月卡內余額還有170多萬元。然而,這些天價項目卻讓他身體亮起紅燈——針刺后傷口難愈合,灌腸后頻繁腹瀉。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家理發店根本不具備行醫資格!
程先生起初只是去理發,卻被店長陳某熱情邀請去新店“捧場”。上了樓,所謂的“體驗按摩”變成了“破皮針刺出血排毒”。此后,他每一次踏入店門,都陷入一場精心策劃的情感圍獵——年輕店員跪地哭訴“交不起房租”“要養活父母”,年長的美容師在一旁幫腔,軟硬兼施地勸他繼續充值。兩年間,430萬元就這樣流入了這家理發店。
“跪式推銷”背后,是情感勒索的冰冷鐮刀。程先生的遭遇絕非孤例。在美容美發行業,利用顧客同情心進行“情感綁架”早已成為潛規則。
這種“哭窮+跪求”的組合拳,本質上是對消費者心理防線的精準打擊。從業多年的王女士透露:“新人上崗第一課就是練‘話術’,怎么賣慘、怎么下跪、怎么讓客人不好意思拒絕,都有標準流程?!?一位曾在北京某美容院工作的員工坦言:“培訓時經理直接說,客人不心軟,你就跪久一點。”
程先生反復強調充值是為了“給朋友撐面子”。正是這種根深蒂固的“人情面子”觀念,讓他一步步深陷泥潭。有網友一針見血:“有430萬把理發店盤下來不香嗎?讓他們天天只伺候你一個!” 部分高凈值人群在熟人社交圈中更易被“面子”綁架,“捧場”心理常被不良商家利用,轉化為持續消費的壓力。
事件曝光后,網友評論炸開了鍋:“貧窮不僅限制想象,還保護了我的錢包!”“這得是多硬的頭皮,兩年能充進去四百多萬?”“不是灌腸,是被灌了迷魂湯吧?” “想知道這樣的頭腦,他是怎么賺到 430 萬的?””也有網友犀利分析:“店員跪的不是地板,是行走的提款機。”
合肥經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衛健部門和公安已介入調查。程先生能否追回170多萬余額仍是未知數,但此事撕開了生活美容機構非法行醫、情感營銷亂象的冰山一角。
程先生的天價賬單是面鏡子。它照見某些商家如何將“服務”扭曲為情感勒索,也映出我們在人情與消費間的搖擺軟肋。當年輕店員跪地哭訴時,那眼淚背后是真實困境還是業績KPI?與其在“捧場”中被收割,不如守住錢包也守住清醒——真正的體面,從學會對不合理消費說“不”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