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約熱內盧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上,印度總理莫迪罕見地在多邊場合抱怨道:任何國家都不應將關鍵礦產資源用作針對其他國家的武器,金磚國家應該聯手保障這類資源的供應鏈安全。
雖然莫迪全程沒有敢直接點名中國,但在場各國代表都心知肚明。這場看似面向金磚伙伴的喊話,實則是新德里對北京打出的一張稀土牌。
卡到了印度的命門上
三個月前,為了反制美國加征關稅,中國宣布對稀土及相關產品實施出口管制。這一下不光讓美國受了沖擊,連遠在南亞的印度都沒防備到,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印度為什么對這事兒這么上心?因為我們的管制正好打在了印度經濟的要害上。有數據擺在這兒,印度近 90% 的稀土依賴中國進口,其蓬勃發展的汽車和電動車產業更是幾乎完全依賴中國的稀土磁鐵維持運轉。
路透社獲取的一份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內部文件顯示,早在今年3月,該協會就向印度商務部發過預警:如果沒法繼續從中國進口稀土,印度的稀土磁鐵庫存到 5 月底就得用光,6 月初汽車生產就得全面停擺。
5?12 中美日內瓦會談后,印度汽車行業的三位高管透露,部分給印度供貨的稀土磁鐵出口商拿到了臨時許可。但他們心里仍打鼓:萬一將來中印關系再緊張,稀土供應怕是又要出岔子。
雖然在中美5·12日內瓦會談后,部分給印度供貨的稀土磁鐵出口商拿到了臨時許可,但陰影并未消散。印度汽車行業的三位高管向媒體透露,他們時刻擔憂著:一旦中印關系再度緊張,這條線路隨時可能被切斷。
自縛手腳的印度制造
這里有兩個關鍵情況需要解釋一下。
其一,印度并不是沒有稀土礦,他們甚至坐擁了全球第三大稀土礦藏。但相關技術太過于落后,精煉產能極為低下,稀土年產量不足中國的 1%;
其二,印度政府為扶持本土稀土產業,政府層層設卡,給進口流程方面增加了不少繁文縟節。
印度企業想從中國進口稀土,需要先通過印度國防部、商務部等六個部門的審批,提交詳盡的最終用途證明,再經中國駐印使館核驗,最后才能向中國有關部門申請出口許可。
這套流程走完至少需要三個月,而中國企業同類審批通常不超過兩周。
這么一折騰,真要是哪天中印關系再像 2020 年那樣惡化,中方哪怕只是放慢審批速度,都夠印度愁很久了。
莫迪的小九九
不過目前中印關系算是走向平穩了。莫迪選擇在金磚峰會這個場合發聲卻不直指中國,一方面,自從去年10月兩國領導人喀山會晤以來,雙邊關系雖時有波折但總體可控。
這次中國加強對稀土的管制,主要是針對美國。印度這么緊張,反倒暴露了他們的小心思。對中印關系藏著小算盤,也擔心邊境問題哪天會再爆發。所以如果莫迪此時直接點名中國顯然不合時宜。
另一方面,莫迪在金磚峰會上的表態,拿稀土說事、對中國旁敲側擊,其實也有討好美西方的意思。這就像印度拒絕跟上合組織一起譴責以色列,故意在金磚、上合里唱反調,跟中國對著干,無非是想向美西方證明自己的 "利用價值"。
中國加強稀土管控后,美歐一邊跟中國溝通求恢復出口,一邊忙著建替代產能、找國際合作。印度缺技術但有礦,莫迪想借公開喊話向美歐釋放合作信號。
眼下美西方確實在滿世界找稀土替代方案,可現實是,市場反應給新德里的熱情潑了盆冷水。沒精煉技術光有礦,吸引力實在有限。美國自己就有不少稀土礦,俄羅斯、蒙古國、中亞國家也不缺,還都表達過合作意愿。
中國的精煉技術壟斷難以打破
今年 2 月普京就說過,俄方愿向美國提供稀土和貴金屬合作機會,俄羅斯的稀土儲量排世界第五。2023 年 8 月時任蒙古國總理訪美時,跟副總統哈里斯專門談了稀土合作,而兩個月前美韓蒙剛成立關鍵礦產三邊機制并簽了備忘錄。
中亞方面,特朗普重返白宮后,美國多次表示想跟哈薩克斯坦談稀土貿易,而面臨 25% 對等關稅的哈薩克斯坦,也想把稀土出口當籌碼。
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洲多國也有稀土礦,但都卡在精煉技術上。說到底,稀土問題不是莫迪喊幾句就能解決的。許多國家或許能找到礦源,但誰都無法繞過中國掌控的精煉技術。
中國目前掌握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煉產能,這種技術壟斷短期內難以打破。印度要想擺脫困境,要么踏踏實實搞技術突破,要么就跟中國好好相處,別在敏感問題上動歪心思。只要不主動找事,中國自然不會在稀土上為難他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