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疊信函,同一個模板,全球經濟再度陷入美國制造的貿易恐慌。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打印機仍未停止。繼7月7日向日本、韓國等14國發出關稅威脅信函后,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證實:“未來幾天將有更多關稅信件發出”。美國財長貝森特緊隨其后宣稱,未來48小時內政府將發布多項貿易聲明,暗示至少6個新國家將收到同樣冰冷的關稅通牒。
這些信函采用標準化模板炮制,甚至因粗心將波黑女主席熱莉卡·茨維亞諾維奇誤稱為“先生”,上演了外交場合罕見的性別烏龍。而特朗普在每封稅率數字前刻意添加的“僅”字,試圖營造25%-40%關稅是“慷慨讓步”的錯覺。
01 關稅閃電戰,全球貿易再臨懸崖邊緣
特朗普政府正以“戰略模糊性” 作為武器。他宣稱將向12~15個國家發送關稅函,卻故意不透露具體名單和談判期限,制造全球性焦慮。這種模糊戰術迫使各國緊急排查自身是否在打擊名單上。
7月7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體曬出首批14封關稅信函,宣布將于8月1日起對多國加征25%至40%不等的關稅。日本與韓國首當其沖(25%),東南亞國家承受更高稅率:柬埔寨、泰國36%,老撾、緬甸則高達40%。
幾乎同時,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將原定7月9日到期的“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一邊舉刀威脅,一邊“寬限”三周,這正是美財長貝森特所稱的“最大施壓策略”。
> “很多人在談判中改變了態度,昨晚我的郵箱塞滿了各種新提議”
> 美國財長貝森特暗示關稅威脅已初見成效
02 模板化外交,一封發往全球的“復制粘貼”信
細看特朗普發出的14封信函,內容高度雷同。除了國名、首腦姓名和稅率數字不同,其余文本幾乎完全一致。這種“批量生產”的外交文件引發國際社會嘩然。
信件核心威脅赤裸裸:若任何國家膽敢提高對美關稅,美國將立即追加同等幅度稅率。更警告通過第三國轉運規避關稅的行為將面臨更高懲罰。
耐人尋味的是,信中埋設了所謂“靈活條款”——若對象國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美國“或許”會調整稅率。這種留白實則為后續談判埋下伏筆,也成為白宮口中的“標準形式”。
03 真實意圖:心理戰籌碼還是經濟核彈?
特朗普關稅大棒的揮舞充滿矛盾信號。彼得森研究所專家馬庫斯·諾蘭點破玄機:“威脅很大,但他好像不想扣動扳機。他不斷延長最后期限,給人們時間達成協議”。
這種“懸崖邊緣”談判術已顯露效果。據貝森特透露,多國談判代表在最后期限壓力下態度軟化,連夜提交新方案。對特朗普而言,關稅威脅本質是低成本談判杠桿:
- 財政輸血:關稅收入可填補其“大而美”減稅法案的資金缺口
- 選舉籌碼:保護傳統產業以鞏固中西部“鐵銹帶”選民支持
- 產業回流:信中明確誘惑企業“在美國建廠可免關稅”
然而策略風險巨大。《華盛頓郵報》指出,商界和學界難以解讀這些關稅計劃是動真格還是虛張聲勢,“無論哪種情況,都加劇了經濟的不確定性”。
04 全球反擊與經濟震蕩
面對美國單邊主義,多國已亮出反制底牌:
- 歐盟:馮德萊恩宣稱“準備好達成原則性協議”,但談判失敗將堅決反制
- 日本:首相石破茂直言美方新關稅“令人遺憾”,日本將“堅定立場”自衛
- 印度:已向WTO通報計劃對美國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
金融市場用暴跌回應這場貿易風暴。道指在關稅信發布當日暴跌422點,汽車股成重災區:在美上市的豐田跌3.99%,LG Display暴跌8.03%。這印證了4月首輪關稅威脅引發美股閃崩的歷史重演。
更嚴峻的沖擊將落在普通家庭。美國去年僅從這14國中的7國就進口了3510億美元商品。美國消費者終將承擔代價——從南非的鉑金到馬來西亞的芯片,日常商品價格上漲已不可避免。
歷史不會簡單重演,但會押著相似的韻腳。2025年4月特朗普首推“對等關稅”時,標普500單日暴跌1.2%;如今道指再泄400點,市場以相同恐慌回應相同戲碼。
美國財長貝森特宣稱“很多人改變了態度”,但歐盟、日本的反制預案已悄然啟動。當特朗普的關稅打印機繼續吐出第15至第20封威脅信函,全球經濟版圖上的裂縫正加速蔓延——以貿易為名的戰爭,從來沒有真正的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