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柳白】美國特朗普政府大砍航天項目預算引發的沖擊依然在持續。7月8日這天,七位曾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主任的前官員,聯名致信美國國會撥款委員會,強烈反對特朗普削減科學預算的計劃。
美國《華盛頓郵報》8日報道形容,大幅削減NASA科學預算可能帶來嚴重后果,“可能將太陽系拱手讓給中國”。特朗普政府擬將NASA的科學預算從目前的73.3億美元大砍至39億美元,裁撤或終止包括火星探測器在內的大量太空項目。
多位NASA前高官、科學家及員工公開抗議,認為此舉將損害美國在太空科學領域的領導地位,讓中國在太陽系探索中獲得優勢。
“中國雄心勃勃,資金又充足...”
自2001年10月以來,NASA發射的“奧德賽”火星探測器一直環繞火星軌道運行,已經圍繞火星轉了十萬多圈,是在遙遠行星軌道上運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器。
雖然“奧德賽”面臨不少問題,比如其用于調整方向的推進器燃料即將耗盡,但它依然在工作,不斷將火星的數據和圖像傳回地球。此外,它還是NASA火星車的通信中繼站。
然而,它無法左右華盛頓的預算制定過程。“奧德賽”是特朗普計劃終止或大幅削減的眾多NASA科研任務之一。
根據這份預算提案,NASA現有73.3億美元的科學預算將被砍掉近一半。特朗普政府給出的理由很簡單:NASA的科研任務太多了。
美國“奧德賽”火星探測器 加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
“盡管NASA的科學任務極大地拓展了人類對地球、太陽系及宇宙的認知,但每年超過70億美元、涵蓋100多個任務的開支是不可持續的。”特朗普提交的預算申請稱,政府希望將預算削減至39億美元,以支持“一個更加精簡、聚焦的科學項目,體現政府對財政責任的承諾”。
此舉很快招來美國太空科學家的反對。7月8日這天,七位曾任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主任的前官員聯名致信國會撥款委員會,強烈反對特朗普削減科學預算的計劃。
他們在信中寫道:“如果政府真心想對抗中國在太空領域日益增強的能力,美國就必須繼續投資本國的太空科學,而不是單方面放棄。”
“全球太空競爭遠遠超出了月球和火星探索的范疇。中國的太空科學計劃積極進取、雄心勃勃且資金充足。”
“特朗普要將NASA科學預算砍至40年來最低”
聯名信的簽署人之一、曾在奧巴馬政府領導NASA科學事務項目的約翰·格倫斯菲爾德(John Grunsfeld)表示,NASA的科學成就,如“哈勃”和“韋布”太空望遠鏡的發現,在公眾中廣受好評。這兩臺望遠鏡將在特朗普的預算方案中繼續獲得資金,但會有削減,而NASA的天體物理學部門將被嚴重削弱,預算削減幅度達到三分之二。
2025年,“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運營成本約為 9300 萬美元,而發射新望遠鏡的成本是其數倍。2021年發射的“韋伯”望遠鏡成本高達100億美元,本來在2025年獲得了1.87億美元預算,但特朗普的提案將其削減至1.4億美元。
另一方面,在特朗普的預算申請,以及上周剛剛通過的“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中,特朗普在首個總統任期內啟動的“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項目可謂贏家。
雖說美國人最初指望用兩年時間,趕在中國之前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可技術挑戰使得這一官方時間表極不可能實現。
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獵戶座飛船為阿爾忒彌斯二號任務做準備 視覺中國
《華盛頓郵報》形容,NASA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將由國會撥款委員會決定。科學任務預算削減對NASA位于“藍州”(支持民主黨的州)的兩個中心尤其具有毀滅性影響:加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和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JPL由加州理工學院為NASA管理,近年來每年獲得超過22億美元的NASA資金;若按特朗普的預算案,該數額將降至8.9億美元。戈達德中心擁有70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可能將失去近一半員工。
根據太空科學倡導組織“行星學會”的分析,整份預算案將使NASA的科學預算降至自1984年以來的最低點。
“奧德賽”并非唯一被特朗普盯上的太空項目。2013年發射的“MAVEN”火星軌道器也面臨終止,2016年起環繞木星的“朱諾”號同樣如此。
“MAVEN”火星軌道器 NASA
“我非常沮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奧德賽”科學團隊成員菲利普·克里斯滕森(Philip Christensen)說。
“真搞不懂,這樣做怎么能讓美國保持領先”
據NASA介紹,“奧德賽”在2001年建造并發射的總成本為2.18億美元。到2025年,其運行預算僅為1000萬美元,還不到其發射成本的1/22。
理論上,通過削減“哈勃”“韋布”這類任務的經費,以及完全終止“奧德賽”“朱諾”這樣的老舊任務,所節省的資金可以用于新任務,這些任務可能采用更先進技術,也能為年輕一代科學家和工程師提供機會。
可實際上,目前的新項目屈指可數。即使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之前,NASA科學家們就已經面臨新科學任務數量逐年減少的局面。特朗普還將取消許多未來項目提案,并終止大量現有任務。
“MAVEN”的首席研究員、科羅拉多大學行星物理學家香農·庫里(Shannon Curry)表示,從科學角度和預算角度看,砍掉這些任務都毫無道理。
她指出,像“MAVEN”這樣的航天器正提供對未來火星載人任務極其有用的信息,其運行成本遠低于重新發射一艘替代飛船的費用。
“我真不明白,這種做法怎么能省錢,怎么能推動美國繼續在太空領域的領先地位,”她說,“這恰恰是摧毀它的第一步。”
美國行星物理學家香農·庫里
理查德·祖雷克(Richard Zurek)是另一項火星任務“火星勘測軌道器”(MRO)的首席科學家,幾周前剛從NASA的JPL退休。該任務沒有被列入特朗普預算削減清單,只面臨適度削減。
但祖雷克和NASA其他人一樣擔心,NASA在科學任務方面的投入正在枯竭,機器人探索正逐漸被邊緣化。
“我們曾經有過一個太空探索的黃金時代,”祖雷克說,“我真希望我們不會失去這段人類歷史上極其珍貴的事業。”
在那些服役多年的老探測器中,“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堪稱明星。它們1977年發射,目前已進入星際空間,雖然電力將盡、科學儀器減少,但仍在傳回數據。估計十年內將徹底失聯。
有些任務也可能因事故終結。比如1976年執行火星生命搜索的“維京”號著陸器,盡管能量漸弱,仍持續多年向地球傳送信號。
祖雷克透露,有一次,一位新加入的“維京”項目成員無意中改寫了一段代碼,這恰恰保證著陸器指向地球的關鍵代碼。
“任務就是這樣完蛋的。你削減預算,錯誤就來了。”他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