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7月5日,俄國防部通報,4日深夜至5日上午,烏對莫斯科等10多地區發動無人機突襲,俄攔截超百架。
這場突襲并非孤立事件。此前一天,俄軍剛對烏克蘭全境展開大規模空襲,烏軍的行動更像是一次針對性回應。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證實了遇襲消息,稱無人機均被攔截,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烏克蘭方面另有說法,其特種部隊宣稱凌晨突襲了沃羅涅日州的俄軍機場,且“取得成功”,削弱了俄軍對烏空襲能力。
外界注意到,烏軍無人機能頻繁抵達俄腹地,似乎并非從烏克蘭本土直接起飛。有分析猜測,這些無人機可能是在俄境內組裝發射的。這一推測若成立,意味著俄羅斯內部滲透問題已相當嚴峻。畢竟,無人機要在俄境內完成組裝和發射,離不開內部人員的配合,大量“內鬼”的存在讓俄本土安全防線形同虛設。
俄烏沖突(資料圖)
就在俄首都遇襲的同時,俄烏雙方的“斬首行動”仍在繼續。4日,俄羅斯方面稱,使用2枚伊斯坎德爾導彈打擊了位于第聶伯羅彼得羅夫地區的烏軍第110機械化旅指揮部,該旅旅長扎哈列維奇身亡,副旅長、參謀長等軍官也一同陣亡。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是當前俄烏戰場的前沿地帶,第110機械化旅指揮官集體陣亡,大概率會讓這支部隊陷入混亂,進而影響當地戰局走向。俄烏沖突至今,雙方已有多名高級軍官在“斬首行動”中喪命,這背后是雙方情報戰的激烈交鋒。俄羅斯面臨的滲透,恐怕不只是來自烏克蘭,美西方情報機構很可能也參與其中。
正面戰場受挫的烏克蘭,正寄望于通過更多“斬首行動”拖延俄軍步伐。6日凌晨,烏軍又有動作,多兵種協同作戰打擊了俄羅斯境內的“進步-全俄繼電器制造科學研究院”。這所機構隸屬于俄國防工業體系,涉及俄軍無人機、高精度武器的核心部件研發生產。俄方尚未對此回應,但此次行動與俄海軍副總司令古德科夫遇襲身亡事件聯系起來,不難看出烏軍的策略——依靠情報滲透制造混亂。
烏軍的堅持,很大程度上是在等待美西方援助。可他們收到的消息并不樂觀,俄羅斯正尋求更多外部支持。烏克蘭情報部門稱,俄方除了爭取朝鮮增兵,還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國家老撾。
老撾三軍總兵力不到6萬人,軍事實力遠不及朝鮮。俄羅斯向其求助,并非要求出兵參戰。據烏情報部門透露,普京政府可能看重老撾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希望對方派遣工兵前往庫爾斯克地區執行掃雷任務,同時為受傷俄軍提供醫療援助。
俄烏沖突(資料圖)
老撾的援助規模有限,難以改變戰場態勢。但俄老合作釋放出的信號不容忽視,俄羅斯并非孤軍奮戰。這或許是普京想傳遞的信息——俄羅斯正逐步打破西方外交封鎖,俄烏沖突的結局不會如西方預期那般。
另一邊,美國態度出現變化。特朗普在與普京第六次通話后,罕見承認對俄制裁并不成功。他說,普京是應對制裁的“專業人士”,通話中談及制裁內容時,俄方反應平淡。
這一變化早有端倪。美俄在停火和談問題上分歧明顯,俄方要求先談再停火,美烏則希望先停火再談。這種分歧讓和談陷入僵局,俄羅斯對新制裁的敏感度也隨之降低。特朗普近來也改口,稱“不確定能否結束俄烏沖突”。
普京(資料圖)
7月3日,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后表示“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放下電話,普京就下令對基輔發起新的軍事打擊。特朗普曾警告普京,若繼續轟炸基輔,美國可能實施新制裁。但普京顯然沒把這一警告放在眼里。
特朗普還與澤連斯基通了話,澤連斯基稱通話“重要且富有成果”,雙方同意加強烏防空能力。這似乎表明,特朗普有進一步支持烏克蘭、向俄羅斯施壓的傾向。
局勢發展至今,俄烏沖突已不只是兩國之間的較量。俄羅斯面臨的內部滲透和外部壓力交織,烏克蘭在正面戰場和“斬首行動”中艱難維持,美國態度的搖擺不定讓局勢更添變數。接下來的走向,牽動著各方神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