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朱海洋
近日,在浙江大學,通過校內外協同聯動,千方百計拓展崗位資源,今年共開拓崗位兩萬余個。最近,除了忙著走訪企業、開招聘會等,該校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還抓緊優化自主開發的“AI生涯導師智能體”,基于大數據和AI技術,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就業資訊、疑難解答和經驗分析等服務。
“從2018年開始的1.0版本,主打就業手續辦理‘零跑次’,到2.0版本的就業云服務平臺,再到3.0版本的AI賦能就業服務,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探索數智化就業服務體系。借助這一平臺,學生可獲得精準智配的崗位建議、簡歷完善與優化、AI模擬面試等一攬子服務,全方位提升就業競爭力。”浙江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主任曹磊說。
張學敏是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應屆碩士畢業生,即將前往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工作。談到就業指導與幫扶,他深有感觸,實際上貫穿整個培養階段。“日常科研之余,學校會提供諸多社會實踐平臺,讓我更加深入基層一線,促進學以致用。此外像參加‘鄉村振興素能提升訓練營’等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也更加堅定了強農興農的決心。”
據介紹,聚焦學生需求,浙江大學分階段、分年級制定就業指導方案,建立十大就業戰略指導平臺和10個特色工作室,其中就包括引導學生建功西部和投身鄉村振興。針對國家戰略需求,該校還動態調整學科布局,陸續新增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生物育種等專業,今年還面向研究生新啟動7個微輔修項目,以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
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該校每年組織大量同學參加企業開放日等活動,助力他們了解行業前沿動態,尤其通過“產學研創用轉”的深度協同,以及“課程—實踐—就業”貫通式培養,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高效銜接,為信息與通信技術行業培養了大批“上手快、后勁足”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應屆碩士畢業生高強即將南下,入職廣州一家機器人制造相關企業。過去3年里,他跟著導師王洪成開展了不少地頭試驗,畢業論文所瞄準的就是梨采摘機械臂的研發,亮點有二:創新構型降低成本,創新算法提高戶外精準度。在整個過程中,需要研究農機農藝,更需要洞察行業,這段經歷為他求職之路加分不少。
王洪成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制造研究所副所長,專注于智慧農機和農業機器人研究。他表示,針對農業場景,不同作物、不同階段,需求各不相同,算法、結構設計、人工智能應用等都需要量身定制,每個需求研發基本從零起,難度大,因此需要多科學交融,以及校企協同育人,無論對于科研,還是日后的就業都大有裨益。
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與“海康威視”建立的深度校企合作關系為例,雙方共建校外實踐基地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并合作開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及產業學院建設。學校還創新開設嵌入式特色課程班,聘請技術專家擔任企業導師,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掌握企業所需技術。近4年,300多名畢業生通過實習轉正成為企業技術骨干,目前在“海康威視”工作的杭電校友已超2000人。
如今在浙江,不管AI作為就業指導與服務的工具,還是人工智能本身作為一條新賽道,都在不斷拓寬著畢業生的就業渠道。近日,阿里巴巴就迎來了一波高校應屆生入職潮,AI人才最大亮點之一。據介紹,未來3年內,阿里巴巴將在三大AI領域加大投入,隨著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的推廣應用,同時蘊藏著巨大就業潛力。
記者了解到,今年阿里巴巴開啟的春季招聘中,共開放3000多個崗位,AI相關崗位占比近一半,并針對每個崗位招募若干實習生,提前一年招攬人才,旨在加強團隊意識、項目研發等方面培養,不斷提升他們對崗位的適配能力。最終通過崗位雙選,數千名畢業生明年將入職阿里巴巴。
“作為一家始終致力于探索和創新的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正在加大對AI領域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力度。”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才官蔣芳表示,希望為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才提供廣闊發展空間,共同迎接AI時代巨大的發展機遇。
來源:農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