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聲明
7月9日,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發布了一則答記者問形式的聲明,對以色列議員近期訪臺表達了不滿,并向以色列政府提出了交涉。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議會近期有兩個代表團訪臺,第一次發生在今年4月底,由以色列反對黨未來黨的成員Boaz Toporovsky領導,第二次發生在5月初,由另外幾個黨派成員聯合組成,級別有所提升,兩個代表團都會見了臺灣當局副領導人蕭美琴。這兩次訪臺屬于議會層級的交流訪問,尚不代表以色列政府的官方立場。但在當前國際環境下,這種會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因此也必然會對中以兩國關系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中肯地看,這一事件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 以色列是一個民主國家,其議員尤其是反對黨議員訪臺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體現其民主和多元外交的靈活性。
- 議會成員訪問臺灣但帶來的影響不小,值得兩國重視及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 中以關系自從2023年10月7號加沙戰爭爆發以來明顯出現了倒退的趨勢,中方在多個國際場合對以色列的嚴厲批評與譴責,中國媒體也大肆傳播以色列在戰爭中的負面報道,中文社交媒體上各類反以和反猶的內容大行其道,這些現象也引起了以色列國內越來越多政治人物的擔憂和警惕,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以色列普通民眾對中國產生負面態度。
- 以色列至今仍然是西方國家里對中國最友好的國家,以色列會說中文的人數比例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
- 猶太民族對中華文化的敬意與對中國人民的友好,超過了世界上大多數民族。
- 以色列民眾大多數對中國還是繼續保持友好態度,以色列官方也尚未采取對華不友好舉動,以色列數十年來對中國對以色列的傳統批評態度都保持了高度的克制。
- 對中國而言,事件觸及敏感神經,必然引發外交反制,以色列應該采取非常謹慎的措施,避免對雙邊關系造成嚴重傷害。
- 發展與阿拉伯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不必以犧牲與以色列的關系為代價,敵人的朋友也不一定就是敵人。美國和以色列是全世界最牢固最緊密的兩國關系,但這并不妨礙美國仍然是阿拉伯國家最緊密的盟友,大部分國家也都與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同時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阿拉伯國家可能更防備那些與以色列為敵的國家。
- 以色列是中東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 與臺灣沒有正式外交關系,但與許多國家一樣在臺灣設有經濟文化代表處,臺灣在以色列也設立有經濟文化辦事處,但以色列政府層面始終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由于以色列的國際影響力,近年來臺灣當局顯著加大了在以色列的活動力度,試圖以各種方式破壞中以關系。
- 中國方面對任何國家與臺灣的高級別官方交往都高度警惕并強烈反對,此次事件無疑會帶來中以之間的外交摩擦,也使以色列在中美、中以、以臺三角關系中面臨更復雜的平衡壓力,這值得雙方認真審慎考慮和對待。
最后,希望中以關系和傳統友誼能夠在當前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面前繼續保持堅定,行穩致遠,這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