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兒。
最近,武漢的高大哥因借款糾紛上了本地新聞。作為一個二手家電回收廠老板,他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把最初僅僅20萬的借款,滾成了累計借款1741.58萬、還款2887.6萬后仍欠470萬的巨額債務陷阱。
讓人唏噓的是,這并不是一個“貪心”的故事,而是一個被“低息貸款”話術“圍獵”的普通小老板,如何一步步掉進“以貸養貸”深淵的真實樣本。
高大哥的故事,從一通電話開始。
2023年10月,他的二手家電回收廠因貨物積壓虧損,征信逾期導致銀行貸款被拒。這時,一個“無抵押、低利息、當天放款”的貸款推銷電話“恰好”打進來。他動心了,且默默算了筆賬:借20萬周轉6個月,只要撐過這段時間就能盤活生意。
但現實比他想象的要殘酷:
合同寫的是“借款20萬”,可實際到手只有18.8萬——1.2萬被以“首期利息+手續費”名義提前扣除(行業俗稱“砍頭息”);
貸款當天,他就被催還首期款4.1萬。也就是說,20萬的借款,他真正能支配的只有14.7萬;
6個月期滿時,他本以為還完31.2萬(含本金+利息)就能解脫,卻被放貸者“熱心”建議:“還不上?我介紹朋友給你,利息更低,先把這筆墊上。”
這是所有“套路貸”的經典開場:用“低息”“快速”精準擊中“等錢救命”的焦慮,再用“砍頭息”“提前催款”把借款人推進“還舊債、借新債”的循環。
高大哥后來才知道,這些放貸者根本沒打算讓他“按時還錢”——他們要的,是讓他永遠陷在“利滾利”的泥潭里。
從第一筆20萬開始,高大哥的借款,就像從山上滾落的雪球,停不下來,還越滾越大。
2024年5月,一筆30萬、兩個月期限的貸款,實際到手23.8萬,實際還款40.8萬(多還17萬);
2024年7月,一筆30萬、一月期的貸款,實際到手22.07萬,實際還款44.8萬(多還22.73萬,利息比到手本金還多);
他在同一棟寫字樓里反復借款,累計100次于此,總借款金額來到了1741.58萬,總還款更是高達2887.6萬。
更可怕的是“還款規則”的潛臺詞:合同上寫的月息200元、6個月利息1200元,實際還款時“利息都是數萬元,甚至超過10萬元”。
高大哥后來翻出所有合同才發現,這些放貸者根本沒按合同執行——他們用“口頭承諾”“隱藏條款”誤導他簽字,再用“利滾利”把債務越滾越大。
為了填窟窿,高大哥做了所有普通人能做的掙扎:
賣車:簽了賣車合同,把代步工具換成了電動車;賣房:把住了10年的房子賣出去,帶著老婆孩子搬去父母家;求朋友:找生意伙伴借了幾百萬,甚至厚著臉皮跟多年不聯系的同學開口;
隱瞞家人:他說“不敢告訴老婆孩子,怕他們跟著擔驚受怕”,直到2025年2月,放貸者威脅“再還不上,就去你兒子學校堵他”,他才哭著向家人坦白。
但這些努力,在“利滾利”面前毫無還手之力。2025年2月,放貸者算賬后告訴他:“你還欠470萬。”
6名放貸者的“結局”:法律不會放過“吃人的陷阱”
2025年2月22日,高大哥向武漢唐家墩派出所報警。警方介入后,兩個放貸者退還了170萬,但他的欠款仍有300多萬。
7月9日,高大哥接到警方通知:6名放貸者因非法經營罪被刑拘,其中4人被逮捕。砍頭息、套路貸不屬于普通民間借貸,而是以“低息、無抵押”為誘餌,利用借款人財會知識不足,通過隱藏條款、關聯放款等方式,誘導“以貸養貸”,最終非法占有財產;
高大哥的案例“讓人震驚”:他的貸款平均利息比國家規定的最高標準高出500多倍;
高大哥的遭遇,不是個例。武漢某高檔寫字樓里,上百個電話推銷員仍在以“某某銀行合作方”名義,用“一兩次逾期不影響征信”“能多貸就多貸”等話術,誘導普通人簽“砍頭息”合同。
而同樣的情形,在很多地方都在同時上演,而上當受騙的很多都是中年人。
高大哥的遭遇,讓我想起一個數據:中國70/80后群體中,約63%的人有過“為家庭/事業緊急借款”的經歷,其中18%因征信問題轉向非正規渠道。
這背后,藏著我們這代人的“集體軟肋”。
第一根軟肋:
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斷供”。70/80后這個年紀大多處于“421家庭”(4老人+2父母+1子女),房貸、教育、醫療,每一項都是剛性支出。生意虧了可以再拼,但老人住院、孩子上學的錢不能等,這種“不敢停”的焦慮,讓我們容易對“快速放款”失去警惕。
第二根軟肋:“要面子”的傳統思想。
高大哥說,他一開始“死都不敢告訴家人”,怕被說“沒本事”。很多80后也是如此——我們這代人被教育“報喜不報憂”,遇到難處寧愿自己扛,結果給了非法放貸者“趁虛而入”的機會。
第三根軟肋:金融知識的“盲區”。
高大哥簽了上百份借款合同,卻從沒仔細算過“實際利率”;他以為“按合同還錢就行”,卻不知道對方早就偷偷改了還款規則。很多普通人對“砍頭息”“復利計算”“非法經營罪”這些概念一知半解,最終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高大哥的案子,最終6名放貸者因非法經營罪被刑拘,4人被逮捕。但他的損失,永遠無法完全彌補——房子沒了,生意黃了,老婆孩子跟著擔驚受怕,甚至可能要花好幾年修復征信。
這不是一個“貪心”的故事,而是一個“無奈”的悲劇。它值得讓我們所有中年人警醒:
第一,永遠別信“無抵押、低利息”的天上掉餡餅。正規貸款機構不會用“電話轟炸”推銷,更不會提前扣利息。如果對方急著讓你簽合同、急著收錢,大概率是陷阱。
第二,遇到資金困難,優先找家人、正規渠道。高大哥后來悔得直哭:“要是早告訴老婆,她能把嫁妝錢拿出來;要是早找銀行,哪怕利息高點,也不會滾成這樣。”面子是虛的,家人的支持和正規渠道的保障,才是真的。
第三,一旦發現不對,立刻報警。很多人怕“家丑外揚”,但根據律師說法,“砍頭息”“套路貸”是重點打擊對象,早報警早止損。高大哥如果早半年報警,可能只損失幾十萬,而不是2800萬。
70/80后這代人,扛過下崗潮、熬過高房價、卷過職場,我們不怕吃苦,怕的是被捅刀子。希望高大哥的故事,能讓更多人看清非法借貸的真面目——
你以為借的是“救急錢”,對方要的是你的“半條命”;
你以為簽的是“合同”,其實是一張“賣身契”;
你以為能“以貸養貸”熬過去,最后只會把全家拖進深淵。
請你記住:
再急的錢,也別碰“砍頭息”;
再難的坎,也別信“低利息”;
全文完,感謝閱讀,喜歡請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