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修文縣巖鷹山村新場壩組,連片的稻田綠意盎然。田埂上,村民們將新到的鯉魚苗稱重后,有條不紊地送到各塊稻田里投放。3個月后,這一尾尾活蹦亂跳的魚兒將與稻谷一起迎來豐收季。
巖鷹山村稻田一角。
“今年,我們總結經驗,種植40畝稻田,計劃投放魚苗1500斤?!睅r鷹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譚永杰說。
據了解,去年,巖鷹山村實施稻田養魚示范項目,得到市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補助資金6萬元的資助,還在省農科院支持下,選育“品香優秱珍”“泰豐優79”兩個品種稻谷進行種植,并在稻田里養殖鯉魚,成效顯著。
村民購買魚苗。
為提高種養效益,巖鷹山村加強田間管理,完善稻田田埂加固、魚溝魚凼開挖、灌溉管網、防鳥網等基礎設施,對魚苗投放進行全過程把控。通過“以稻養魚,以魚促稻”的生態互利模式,既保障了糧食安全,又拓寬了增收渠道。
“在這片稻田里,魚兒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出的糞便成為天然肥料供水稻吸收,形成了一條綠色循環的生態鏈,預計畝產稻谷在1000斤到1200斤之間,畝產鯉魚在250斤至350斤之間?!睅r鷹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唐坤說。
村民將鯉魚倒入稻田。
如今,巖鷹山村“稻魚共生”既實現了一田雙收,也促進了村集體增收、村民就業。譚永杰介紹,村里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公司投入資金、農戶來具體實施,今年,預計的用工量達300余人次。(圖/文 李宇、張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