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越南這步棋,真把所有人都整懵了。一邊享受著中國2052億貿易額的紅利,60%的電子零部件、80%的塑料原料全靠中國供應。
轉身就給中國來了一刀——對華鋼材直接加征27.83%的懲罰稅。說實話,這哪里是什么貿易協議?壓根兒就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
更要命的是,美國海關都要進駐越南了,這不就是把海關主權拱手送人?中國早就放話了:誰聯美抗中,必遭反制。越南這是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
作者-鹽
"霸王條款"背后的主權交易
越南到底簽了個什么協議?7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搞定越南,這份被罵成"霸王條款"的協議細節一出來,全世界都炸鍋了。
表面上看,越南拿到了關稅優惠:對美出口商品稅率從46%降到20%。但代價呢?越南得向美國全面開放零關稅市場,農產品、汽車、飛機統統免稅進入。
更離譜的是,美國要求越南建立"中國商品轉口監測系統",專門盯著中國貨物。對經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美國直接加征40%懲罰性關稅,而且解釋權完全在美方手里。
最要命的是,越南還答應讓美國海關人員進入越南,對可疑貨物進行現場檢查。這哪是貿易協議?這就是"經濟治外法權"!
想想1842年的《南京條約》,中國被迫接受治外法權,成了半殖民地的標志。越南現在主動把海關主權交出去,這不是歷史的倒退是什么?
說白了,美國這套"胡蘿卜+大棒"確實夠狠。先用關稅威脅,再給點甜頭,最后要求本地化率達到40%,逼著越南跟中國供應鏈脫鉤。
越南算盤打得響,可這代價也太大了。
金磚身份剛到手,轉頭就"投名狀"
越南為啥會接受這種屈辱條件?時間節點很說明問題。6月份,越南剛以第10個伙伴國身份加入金磚合作機制,7月份就跟美國簽了這種協議。
特朗普早就放過話:"任何與金磚國家反美政策結盟的國家,都將被額外征收10%的關稅"。這話說得明白,就是逼著各國選邊站。
越南對美出口占總量的三分之一,這可不是小數目。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越南政府慌了,不得不把原本屬于主權范圍的領域拱手讓出。
更有意思的是,7月6日,越南宣布對中國熱軋卷鋼征收27.83%反傾銷稅,期限五年。這個時間點卡得也太巧了,明顯是給美國的"投名狀"。
熱軋卷鋼是基礎工業原材料,廣泛用于建筑、機械、汽車制造。中國對越南的鋼材出口,不僅幫越南降低制造成本,還保證供應安全。現在越南主動對中國鋼材開刀,這不就是自斷手腳?
連河內的學者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說這是"生存性讓步",遠非什么勝利。說白了,越南這是被美國逼得沒辦法,只能出賣中國利益來換取暫時的關稅減免。
"示范效應"背后的連鎖風險
越南這個"示范"一開,問題就來了。美國正把這份協議當成"模板"推向其他國家。特朗普手里還有12封關稅信函,準備寄給其他目標國家。
印度已經加速跟美國談判了,試圖把本地化率從60%壓到35%。但印度比越南硬氣,美方要求減少對華原材料依賴,直接被拒絕了。印美貿易談判現在陷入僵局。
泰國在觀望。馬來西亞也沒表態。大家都看著越南這個"小白鼠",看看美國的藥到底有多毒。
更現實的問題是,耐克等國際大牌已經開始撤離越南了。產能轉移到墨西哥,越南本土制造業反而被沖擊。這就是"招商引資"變成"產業流失"的活生生例子。
如果東南亞國家都學越南這么干,中國GDP增速可能被拖累2個百分點。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數字。全球供應鏈一旦割裂,誰都跑不了。
歐盟也在搖擺。英美5月簽的協議里有"毒丸條款",要求公開鋼鐵、制藥供應鏈信息,實質就是切斷對華合作。歐盟看到這個先例,心里也打鼓。
中國反制:精準出擊還是全面反擊?
中國的反應很有意思。商務部早就嚴正聲明了:"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話說得很客氣,但動作一點不含糊。
稀土這張牌先打出來了。中國控制全球80%的稀土加工產能,無人機、導彈制導系統都離不開稀土材料。如果中方在對越出口中實行配額限制,越南的電子、精密儀器產業立馬就得趴窩。
還有個更狠的招:調整進口結構。2052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中國有足夠空間通過減少鋼材、塑料、化工領域的進口配額,對越南特定行業施壓。不需要明說制裁,市場自然會做反應。
RCEP這個平臺也用上了。中國正積極推廣"中國產業鏈+東盟制造"的新模式,在越南北部建設跨境園區,把中國技術和本地勞動力結合起來。
這招挺高明:既穩住了跟越南的經濟聯系,又把部分產業鏈留在自己掌控范圍內。越南想"去中國化"?沒那么容易,你制造業還得靠我供貨呢。
馬來西亞《今日商業》雜志評論說,這是中國對任何與美國達成損害中國利益協議國家的嚴厲警告。看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反制邏輯還是很清楚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歐盟、英國、韓國、印尼的不銹鋼產品繼續征收反傾銷稅5年,但沒包括越南。這說明中國對越南還是給了面子的,可越南自己不珍惜。
現在中方的態度很明確:誰聯美抗中,誰就要做好承擔代價的準備。越南開了這個頭,接下來的反制措施估計會更精準、更有力。
結語
說到底,越南這次是真的"押錯籌碼"了。表面上看挺精明,實際上短視得很。在大國博弈這盤棋里,小國最大的智慧不是投機取巧,而是堅持原則、維護獨立。
美國的"去中國化"網絡看著挺嚇人,但經濟規律可不會因為政治意愿就改變。越南這個"示范"能撐多久,其他國家能否從中吸取教訓,將決定這場博弈的走向。
如果你是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和中國的合作橄欖枝,你會怎么選?
信息來源: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