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9 日晚,三星正式發布了新一代折疊旗艦手機 Galaxy Z Fold7 和「小折疊」Galaxy Z Flip7。對此雷科技已進行報道,大家可全網搜索查看。在 7 月 10 的新品品鑒會上,三星的手機、手表研發團隊也為包括雷科技在內的現場媒體就產品細節展開分享。所以今天雷科技也結合兩款新手機的現場體驗,來和大家講講這些技術突破是如何應用在實際產品中的。
Galaxy Z Fold7:手感比「超大杯」還要好的折疊屏手機
盡管 Galaxy Z Fold7 在重量和厚度控制方面都來到了折疊屏手機「第一梯隊」,但不可忽視的是,Galaxy Z Fold7 仍是一臺「大屏手機」。在合上屏幕的情況下,Galaxy Z Fold7 依舊算得上是「龐然大物」:
圖片來源:雷科技
6.5 英寸 21:9 屏幕幾乎占滿了 Galaxy Z Fold7 的正面,手機寬度卻只有 72.8mm。作為對比,三星 Galaxy S25 Ultra 和 iPhone 16 Pro Max 的機身寬度為 77.6mm。再加上 21:9 的屏幕讓手機「上端」與遠離拇指觸控區域,如果你的手不夠大,單手使用 Galaxy Z Fold7 可能會有些困難。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如果你的手和我一樣能把「超大杯」手機襯托成「中杯」,那 Galaxy Z Fold7 的握持手感確實不錯:Galaxy Z Fold7 邊框采用了相對硬朗的線條設計,沒有用所謂的懸浮中框來偷厚度。這樣設計傳達了更加「一體化」的觸感,同時也能將屏幕「包裹」起來,從一定程度上強化機身的跌落防護性能。
不過根據雷科技的現場體驗,這種嚴絲合縫的「直角」設計和初段較緊的鉸鏈的也給 Galaxy Z Fold7 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部分用戶可能需要用指甲「摳開」手機。不過就外屏體驗來說,得益于出色的外屏顯示素質,即使我不展開手機,Galaxy Z Fold7 的表現也對得起「Ultra」的標簽。
圖片來源:雷科技
說完外屏,我們來講講 Galaxy Z Fold7 的內屏。展開后,Galaxy Z Fold7 從一款 8.9mm 厚、6.5 英寸屏的「Ultra」手機化身成一臺 8 英寸屏幕、4.2mm 厚的「準方屏」平板。搭配其 215g 的重量,拿在手里始終有一種不真實感。
圖片來源:雷科技
根據三星的介紹,4.2mm 極限厚度的背后,是三星全新研發的專利及鉸鏈結構:折疊屏手機的柔性屏幕需要「屏幕支撐」,一般的折疊屏手機采用「一體式」屏幕支撐方案,將中間部分的支撐件對半拆分給左右結構中。而在折疊時,這樣的屏幕支撐方案需要更大的空間,導致折疊屏手機厚度無法下降。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三星 Galaxy Z Fold7 采用的分體支撐方案將中間部分的屏幕支撐件獨立出來。這樣的設計有效縮短了兩側支撐件的長度,連帶縮小了支撐臂折疊時劃過的空間,讓機身變薄成為可能。除此之外,這樣的設計也允許手機內屏以更大的 R 角折疊,可以延長手機內屏的使用壽命,同時減緩手機內屏折疊處的老化速度,延長內屏出現折痕所需的時間。
圖片來源:雷科技
可能有人會擔心這樣的分體設計會影響內屏折痕處的支撐強度,影響手機折疊的壽命。不過根據雷科技的現場體驗,即使采用了全新的折疊機構設計,Galaxy Z Fold7 屏幕中縫處摸起來也沒有塌陷感。
圖片來源:雷科技
相機方面,Galaxy Z Fold7 采用了與 Galaxy S25 Ultra 相同的 200MP 廣角相機。由于現場條件有限,我們沒辦法像之前那樣做 Galaxy Z Fold7 相機外拍實測。不過從現場樣張測試來看,Galaxy Z Fold7 的兩億像素主攝整體表現還不錯,即使光照環境稍差,畫面里的文字也不會明顯的「計算攝影」痕跡,銳度控制自然。
圖片來源:雷科技
全新的 OneUI 8.0 也為 Galaxy Z Fold7 帶來了相當實用的 AI 功能,比如基于端側 AI 技術實現的屏幕翻譯功能,以及可以用 AI 分離錄音噪聲的音頻降噪功能。跨 App 的內容共享、圖片 AIGC 這些主流 AI 功能也不會在 Galaxy Z Fold7 上缺席。
當然,Galaxy Z Fold7 也并未「完美」手機。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了 Galaxy Z Fold7 超輕超薄設計背后的妥協,比如較為明顯的相機突起和 4400mAh 的電池。
其實從 Galaxy Z Fold7「瞄準 Ultra 用戶」的產品定位來看,我能理解為什么 Galaxy Z Fold7 寧愿用小電池也要保證 215g 的重量——電池小我們可以用移動電源作為補充,但機身重是無法用其他手段彌補的。
只不過從實用性來看,如果下一代 Galaxy Z Fold7 能在電池容量上也追平主流「Ultra」手機,相信可以提高 Galaxy Z Fold 系列對非折疊屏用戶的吸引力。
Galaxy Z Flip7:讓小折疊外屏也變得實用
說完大折疊,我們來聊聊 Galaxy Z Flip7 這款小折疊。不同于以 Ultra 手機用戶為目標的大折疊,Galaxy Z Flip7 小折疊的形態限制了其硬件性能空間,也導致其必須選擇一條不同于大折疊的產品路線。
圖片來源:雷科技
所以在 Galaxy Z Flip7 上,三星選擇以個性化為核心,用多樣的使用場景「武裝」Galaxy Z Flip7:Galaxy Z Flip7 采用了一塊 6.9 英寸 21:9 的 FHD+ 內屏,75.2mm 的機身寬度保證了手機顯示面積不會過于細長,能帶來非折疊手機的使用體驗,也平衡了「小手用戶」的握持手感。
圖片來源:雷科技
相比于其內屏,雷科技認為 Galaxy Z Flip7 的外屏才是手機最大的亮點。不同于上一代那種類似文件夾圖標的異形外屏,Galaxy Z Flip7 選擇直接用屏幕鋪滿整個機身上蓋,同時屏幕亮度也提升至 2600nits。
毫無疑問,更大的屏幕顯示面積為 Galaxy Z Flip7 帶來了更豐富的外屏交互方式:傳統的小組件可以在外屏上顯示更多信息、自拍時也可以顯示大的畫面;搭配 OneUI 8.0 的「實時窗」組件,一些過去必須翻開內屏才能使用的操作現在起也可以在外屏上完成。
圖片來源:雷科技
那么 Galaxy Z Flip7 的超窄外屏邊框是如何實現的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三星在品鑒會現場展出了 Galaxy Z Flip7 和 Galaxy Z Flip6 的外屏組件。可以看到 Galaxy Z Flip6 的外屏組件最外側有一圈非常寬的防水保護層,而 Galaxy Z Flip7 卻只有一個「裸屏」。
簡單來說,三星直接將防水能力集成到了屏幕上,用全新防水組件替代傳統的防水圈和強度更高的裝甲鋁邊框,實現了僅 1.5mm 的超窄外屏邊框,讓 4.1 英寸的超大外屏成為可能。
圖片來源:雷科技
比較有趣的還有 Galaxy Z Flip7 的電池。此次發布的兩款手機中,「大折疊」Galaxy Z Fold7 配備了 4400mAh 電池,但 Galaxy Z Flip7 卻用上了 4300mAh 電池。類似的電池尺寸搭配更小的屏幕尺寸,讓 Galaxy Z Flip7 擁有了更長的電池續航時間。根據三星的說法,Galaxy Z Flip7 擁有長達 31 小時的電池續航時間,相信可以打消大家過去對三星續航表現的顧慮。
雷科技總結:三星折疊屏的重大轉折點
可惜的是,受現場條件限制,我們沒辦法對 Galaxy Z Fold7、Galaxy Z Flip7 做完整的評測,只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基于產品感受為大家帶來快速的產品點評和技術講解。之后雷科技也會找機會對這兩臺手機做專門的評測,詳細討論這兩臺手機的表現,以及其對三星手機、甚至是整個折疊屏市場的意義。
但就目前 Galaxy Z Fold7、Galaxy Z Flip7 的體驗來說,雷科技認為三星這次是真的找對了產品方向了。為了強調折疊屏手機的特殊性,三星過去的大小折疊手機在產品定位上始終有些模糊,和非折疊的 S 系列長期處于兩個極端。而這樣的做法難免會提高非折疊屏用戶嘗試折疊屏手機的試錯成本,讓折疊屏和非折疊屏手機長期處于兩個世界。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這次的折疊屏系列,尤其是 Galaxy Z Fold7,在不少細節方面都直接與 S25 Ultra 看齊,讓「折疊與否」與硬件性能取舍脫鉤,只取決于用戶的喜好。在雷科技看來,這種做法并非「走向平凡」,反而是給用戶帶來了更豐富、更自由的選擇。
不可否認,單就價格來說 Galaxy Z Fold7 的定價確實算不上「平易近人」。但從產品體驗的角度來說,Galaxy Z Fold7、Galaxy Z Flip7 確實給三星開了一個好頭。
至于市場是否為 Galaxy Z Fold7、Galaxy Z Flip7 買賬?這種「類似 Ultra、超越 Ultra」的產品策略又能否獲得用戶的認可?相信從 Galaxy Z Fold7、Z Flip7 的銷量和用戶反饋中,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