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節奏持續,今天大A多條主線發力:
一條是大金融,多元金融、銀行、證券,牛市基本配置;
另一條反內卷,光伏煤炭水泥鋼鐵,7月政策發威,肯定會反復表現。
還有房地產、工程、小金屬等板塊,今天異軍突起。
以上板塊,君臨在近期文章中大多有過重點分析,就不展開了。
今天聊聊一個新冒起的板塊——小金屬。
小金屬板塊今天漲了2.01%,拉動上漲的主要是里面的細分行業:稀土。
今天稀土個股全部漲幅都在4%以上,主要得益于昨晚盤后北方稀土發布的中報業績預增公告:
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9億元至9.6億元,同比增加1882.54%到2014.71%;
扣非凈利潤為8.8億元至9.4億元,同比增加5538.33%到5922.76%。
這個增速,實在是太亮眼了!
之所以增速如此強勁,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基數低,一個是周期反轉。
稀土是個周期性行業,價格波動非常大。
前幾年,受制于中美貿易的制裁與反制裁,稀土一度被禁止出口,導致需求暴跌,價格飛流直下三千尺。
21-22年高位的時候,北方稀土的毛利率在27-28%左右,一年凈利潤有50多億元。
但到了23-24年,毛利率下滑到了最低10%左右,凈利潤也就膝蓋斬,到了僅10億元左右。
轉折點發生在今年上半年,隨著中美貿易談判各取所需,中國開始漸漸放松稀土的出口,這里面又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個是一季度,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
中國對符合資質的海外申請建立了綠色通道,但美國企業暫未納入許可范圍。
直接結果就是,2025年3月全國出口稀土5,666.3噸,同比增加20.3%,主要是對歐洲和日韓的出口。
由于出口增加了一些,但仍然未能滿足海外的需求,導致出現量價齊升的牛市行情。
第二個是5月中旬后,擴大對美國民用市場的出口。
中美元首通話后,中國用稀土開放換來了美國芯片軟件+航空發動機+乙烷化工品的禁令解除。
中國也向通用、福特、斯特蘭蒂斯三家美國汽車企業的稀土供應商發放了臨時出口許可 。
可以想象,二季度的出口量應該會比一季度進一步增長,帶來營收、利潤的進一步向上。
對比一季度和中報數據,北方稀土一季度是4.3億,那么推算出來的二季度凈利潤就是4.7-5.3億,環比向上趨勢明顯。
按目前趨勢,今年凈利潤應該能達到20多億,但離周期高位的50多億也不過是半山腰位置。
可以判斷,隨著貿易戰形勢趨緩,下半年稀土出口的上行空間還很大。
稀土板塊今年的業績大反轉,并不是北方稀土一家獨有,也是整個板塊內的普遍現象。
我們看看其它個股的一季度數據:
寧波韻升,凈利潤0.37億元,同比增長8724.47%;
中國稀土,凈利潤0.72億元,同比增長125.15%;
中科磁業,凈利潤0.13億元,同比增長232.27%;
盛和資源,凈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178.09%;
廣晟有色,凈利潤0.47億元,同比增長115.55%;
中科三環,凈利潤0.13億元,同比增長113.66%;
金力永磁,凈利潤1.60億元,同比增長57.85%;
這里,重點講一下中國稀土和北方稀土的差異。
稀土是資源型產業,有礦才是王道,而我國的稀土資源主要集中在北方的白云鄂博和南方的江西、云南等地。
北方稀土依托全球最大輕稀土礦白云鄂博礦,占全國輕稀土儲量90%以上,開采配額占全國總量75%,號稱“輕稀土之王”。
中國稀土主導南方離子型中重稀土資源,掌控全球80%的鏑、鋱等戰略資源 ,資源稀缺性更強,號稱“重稀土之王”。
兩個都是稀土壟斷的王者,類似“兩桶油”的地位,但為什么——
一季度,北方稀土凈利潤4.3億,中國稀土只有7262萬元,僅為前者的一個零頭?
業績增速上,北方稀土一季度7倍增速,上半年20倍增速,而中國稀土僅僅一季度增長了125%?
主要原因在于,北方稀土壟斷的是輕稀土,中國稀土壟斷的是重稀土。
輕稀土包括鑭(La)、鈰(Ce)、鐠(Pr)、釹(Nd)、钷(Pm)、釤(Sm)、銪(Eu)7種元素。
主要用于汽車玻璃、儲氫材料(如鎳氫電池)、永磁材料(如釹鐵硼磁鐵),下游場景包括新能源車、機器人、風電設備、消費電子等。
典型的特點就是民用、市場規模大、發展快、前景廣闊。
重稀土包括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镥(Lu)以及釔(Y)9種元素。
主要用于高鐵、航空航天、軍工(如導彈制導系統、戰機隱身材料)、醫療成像(如MRI造影劑)、核工業、激光等尖端領域。
典型的特點就是軍用、市場規模小,稀缺性更強、管控更嚴格。
由于重稀土的主要應用方向都是國家競爭的尖端戰略產業,管控會非常嚴格。
再加上重稀土的稀缺性更強,提純技術難度更高,這又讓我國卡脖子的能力更上了一層樓,管控放松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輕稀土方面,雖然我國很豐富,但國外其實也不少,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格陵蘭島都有不少的輕稀土儲備。
現階段海外地區只是欠缺提純技術,未來遲早都能突破。
但重稀土就不同了,重稀土在地殼中的含量是非常非常低的,稀缺性遠高于輕稀土,提取難度更大,而且80%以上都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
國外即使在未來掌握了提取技術,也很難獲得可開采的資源。
因此,我國在未來很可能長期保持對重稀土的管控,而僅僅對民用為主的輕稀土網開一面,適度出口。
另外,值得關注的還有二線梯隊的盛和資源、金力永磁。
這兩個民營企業,經營機制更靈活,長期成長性相對突出——
盛和資源,著力于資源端,在資源儲量上排名第三,特點是輕重稀土都有布局。
這幾年,盛和資源趁著價格低迷,收購了大量的北美、澳大利亞、非洲等海外稀土礦,例如坦桑尼亞的Ngualla稀土礦項目,這是其未來的重要增長點。
這是個擅長逆向布局的高手,跟紫金礦業有點像。
金力永磁,著力于加工端,掌握核心技術,以晶界滲透技術為核心構建了專利體系。
公司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產銷量世界第一,20-22年其凈利潤增速保持在50%以上。
下游產業鏈的特點是,爆發力或許不如上游,但持續成長性會更強,技術和品牌效應將讓其能夠蠶食更大的蛋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